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4-27 浏览次数:1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莫说相公痴,。(张岱《湖心亭看雪》)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用“”这一自然景物的变化,深刻揭示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两句,表达了虽身居陋室,却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 (1) 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涟yī()    )那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 开始凋落 B . 张开和收落 C . (花的)开放和萎谢
    4. (4)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三、名著阅读
  •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以下不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前发生的事的一项是(    )
      A . 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 B .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C . 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 D . 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
    2. (2) 简·爱人生经历了四个生活阶段,分别是:童年时期()、青年时期()、迷茫时期(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悲愤远离)和圆满时期(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两人最终在一起)
四、综合性学习
  • 4. 班级开展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有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主题语,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仿照着再写一句。

      例句: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仿句:烦恼是

    2. (2) 班上有个特别热心的女孩,从小到大喜欢帮助他人,更喜欢为老师分忧,可同学却老议论她,说她是老师的“跟屁虫”。她想不通:自己不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呢?请你写句话安慰她一下吧。
    3. (3) 活动中小明在日记中写下了下面一段话,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依依不舍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和同学交往,还有的来自生活。[B]当快乐时,要好好体验,好好分享;当烦恼时也不要灰心,是否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面对国难的勇气。

      ①[A]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可将“”改为“

      ②[B]句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可将“”改为“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炼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期,有删节)

    1. (1) 针对“折叠”自己,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 (2) 第①段提到51张纸重叠有何用意?
    3. (3) 第③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4. (4) 第⑤段“淬火”“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5) 第⑥段说“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这是怎样的“学问”?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营造

    高建群

        ①一只蜘蛛,靠一根细丝,从户外的白杨树上颤悠悠地吊下来。那丝是它边降落边吐的。降到与户外走廊的天花板平行的时候,蜘蛛便不动了,静静地待在那里。它在等待什么呢?等待风。一会儿,一阵风吹来,借助风势,蜘蛛便稳稳当当地落在走廊的天花板上。

        ②接下来的事情是开始在天花板上织网。它吐着丝,倒退着走,借助墙的一个拐角,吐出一个“十”字。而后,再将这个十字用一个圆圈起来。接着,又交叉两道,十字变成了“米”字。框架结构出来了,继而从圆心开始,蜘蛛倒退着,一圈一圈地织起来。最后,一个宛如诸葛孔明“八阵图”一样的蜘蛛网结好了。

        ③蜘蛛之所以选定走廊的天花板居家,是因为天花板上有一盖灯的缘故,是因为这盏灯时时招来一些飞虫。没有飞虫触网的时候,蜘姝静静地蜷曲在网的中央,像个死物。有飞虫撞网了,或是一只蛾子,一只苍蝇,一只小咬。它们沾在网上以后,越挣扎便越会被网缠得紧,宛如人在海中遢到渔网一样。因了它们的挣扎,网迅速地抖动起来,网中央假寐着的蜘蛛,立即惊醒,然后八脚并用,像《红楼梦》中贾琏骑的大走骡一样,顺着抖动最厉害的那根线飞快赶来。

        ④赶到跟前,蜘蛛并不立即下手,它先要在旁边像个阴谋家或者战略家一样思忖一阵。它是在量力而行。如果这猎获物很小,它便怀着蔑视,走上去轻描淡写地将它吃掉;如果这猎物和它的体积一样大,或者比它还大,它则冷酷地静观上半天甚至一天,直到猎物不再挣扎了,它才走上前去,用触觉试探一下;如果议探后猎物还动,它则继续等待,直到最后猎物死去,成为它的一顿美餐。

        ⑤在整个秋天,似乎沾在蜘蛛网上的飞族们无一得以脱逃。只有一次是一个例外。那是一个从田野上飞来的很大的青虫,青虫两肋间有刚刚生出的浅绿色的翅膀。青虫在网上挣扎了一阵,最后终于将网撞破,愤怒地飞走了。一旁静观的蜘蛛这时才走过来,面无表情地开始补它的洞。那青虫有一只蚕那么大。

        ⑥有一天在蜘蛛网上,沾着一些白色的小团,有玉米粒大的,有黄豆颗大的,有绿豆颗大的。这是它为冬天贮藏的食物。那些吃不完的食物,它便吐出丝将它包起来。蜘蛛是如何知道有冬天的?这只蜘蛛它经历过吗?无从知道。

        ⑦当它吃饱的时候,肚皮贼圆贼亮,体积像指甲盖那么大;而当它饿扁肚皮、蜷作一团的时候,又像一颗黄豆。

        ⑧大破坏发生在秋末。邻家的小男孩用一根竹竿,竹竿上再绑一把扫把,嚼着歌儿从天花板上一路扫荡过去。蜘蛛网当然也在被扫荡之列。惊骇的蜘蛛这时又借助它吐丝飞翔的本领,在扫把横扫而过时飞翔去了天外。大扫除结束之后,蜘蛛又回来了。倾家荡产的蜘蛛,这时候蜷曲在当初结网的地方,那么悲惨,那么可怜,那么卑微。

        ⑨它有思想吗?不知道!不过它当时好像在思考。它不明白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它那小小的心计,它省吃俭用的冬贮,此刻在更大的力面前显得多么可笑

        ⑩天已经凉了,那只蜘蛛,接着又开始织它的网,开始它又一次的生活。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9年3期,有删改)

    1. (1) 本文主要写了蜘蛛所做的哪三件事?
    2. (2) 蜘蛛选择天花板织网的原因有哪两个?
    3. (3) 第⑨段“此刻在更大的力面前显得多么可笑”中“更大的力”指的是什么?
    4. (4)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 (5) 蜘蛛织网带个你哪些有关人生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三点启示。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

        (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乞人不屑

      为身死而不受

      ③今为妻妾之为之

      之日

      ⑤以为正者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不得志,独行其道。

    3. (3) 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孟子主张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乙)文又提到做人应该有“”的骨气。〔用原文语句填空)

    4. (4) 阅读两选文,归纳出孟子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有哪些。
七、作文
  • 8. 请以“如果____________会怎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写“没有网络”“太阳请假了”“我是老师”等,也可填写其他词句。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