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4-27 浏览次数:2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4) 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5.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7. (7) 《龟虽寿》中最能表现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
    8. (8) 《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
二、名著阅读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1. (1) 以上文段选自《》,“我”是
    2. (2) 划线的词语“染红”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请把文中面线的句子改为反向句。
    4. (4) 请结合原著回答:“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铁路中学八(1)班拟开展“行万里路,赏千山景”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丰满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开阔视野,经研究决定,将于11月17日下午在班级召开“行万里路,赏千山景”专提交流活动,请认真准备自己的旅游心得,积极参加交流活动。

      2019年11月12日

      八(1)班班委会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歌咏的事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诗中指代的节日。

      遍插茱萸少一人:

      屈子冤魂终古在:

    3. (3) 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星垂平野阔,月涌_____________流。(颔联)

      名岂文章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颈联)

      A . 江河 著 B . 大江 写 C . 大江 著 D . 江河 作
四、现代文阅读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做一株残荷

    徐光惠

        ①前年秋天,一场疾病突然降临到我身上,毫无征兆。

        ②那天凌晨,我突感心口闷痛,头昏脑涨。我挣扎着想从床上坐起来,谁知眼前天旋地转,我一动不敢动,极度恐惧。几分钟后,眩晕渐渐消失,但仍说不出的难受。马不停蹄赶到医院,被诊断为心肌缺血。

        ③连续吃了半个月的药,虽说有所缓解,却一直未能痊愈,心情(    )。秋日午后,秋风习习,天有些阴冷,我独自来到城南的公园,穿过一片红李树林便是荷塘。远远望去,荷塘凄清沉寂,已没了盛夏荷花风姿绰约的繁盛和喧闹。

        ④站在荷塘边,清雅脱俗的荷花不见了踪影,荷叶已褪去翠绿的色彩,微微卷曲着泛黄的叶边,七零八落地立在池塘里,一些破败的叶子轻轻泊在水面上,孤独而落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仿佛比我糟糕的心情还要凄惨。

        ⑤枯萎的不只是荷叶,还有它的茎、莲蓬,也恹恹地低下了头,凋零成秋天里最单调的色彩。一阵风吹过,它骨瘦如柴的身子在风中飘零,摇摇欲坠,让人徒生悲伤。

        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的荷塘,莲蓬碧绿,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清香弥漫,人还没到跟前,就嗅到那沁人肺腑的清香。蜻蜓时而轻盈飞过,时而立于花尖上停歇,小鱼小虾们在水里跳来蹦去,荷塘充满勃勃生机。

        ⑦荷花盛开的日子,也是游人最多的日子。赏荷的人总是走了一批再来一批,拿着相机拍摄的,支着画板写生的,络绎不绝,甚是热闹。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清冷地独立于池塘里,望断秋风。人们似乎更喜欢欣赏大自然最美丽繁华的盛景,没有人会去在意残荷衰草、落红败柳走向生命终结的(    ),谁能把这秋日里的残荷放在眼里,留在心上?

        ⑧秋风阵阵,吹散夏荷的灿烂芬芳,一天天凋零。如同流逝的岁月,悄然带走了我的青春,我已不再年轻,正慢慢变老。

        ⑨冷冷秋风中,残荷静默无言。我细细端详,屏息静听。我竟看不到半点哀伤,它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着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仍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

        ⑩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它洗尽铅华,褪去了丰满鲜活的光泽,却显露出最本真的气节傲骨,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这是与生俱来的,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夏荷虽美虽艳,可哪有这残荷的韵味与神气?一池的残荷虽显得(    ),但它绝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

        ⑪“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想起李商隐的诗,不再只有伤感,更加觉得秋日的残荷独有一番韵致,远离尘世喧嚣和功名利禄,拥有坦荡从容的胸怀。它不仅为他人而活,更为自己而活。残荷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孕育着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

        ⑫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我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

        ⑬我愿做一株残荷,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坦途还是逆境,荣华还是苦难,都能从容面对,哪怕凋零也要站成生命最美的姿态。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凄楚可怜        郁郁寡欢    落寞忧伤 B . 郁郁寡欢        落寞忧伤    凄楚可怜 C . 郁郁寡欢        凄楚可怜    落寞忧伤 D . 落寞忧伤        郁郁寡欢    凄楚可怜
    2. (2) 文章第⑥段和第⑪段分别引用了两句古诗,请分析其作用。
    3. (3)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蜻蜓时而轻盈飞过,时而立于花尖上停歇,小鱼小虾们在水里跳来蹦去,荷塘充满勃勃生机。(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②我竟看不到半点哀伤,它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着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仍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4. (4) 请分析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 (5) 第⑫段“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我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事迹被编入中小学新教材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统编三科教材选录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贡献和事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

        同时,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中,对屠呦呦科研团队事迹进行了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单元中,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

        材料二:

        屠呦呦再克疟原虫抗药世界难题

        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将在今天公布重大科研突破。这则消息配了一个视频和一首诗。在视频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说:“一旦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产生抗药性,疟疾将无药可治,人类势必遭遇一场浩劫。

        经过三年多的科研攻关,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的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全球疟疾防控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说,“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其贡献不可估量。”

        材料三:

        中医药有望纳入权威医学教科书

        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业界认为,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佩德罗•阿隆索等权威专家认为,屠呦呦团队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中医疗法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而且因有效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希望中国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出更多声音。

    1.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产生抗药性,疟疾将无药可治,人类必将遭遇一场浩劫。 B . “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这是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等方面获得新突破,提出的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之一。 C . 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D . 由屠呦呦团队成员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
    2. (2) 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事迹编入中小学新教材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引用佩德罗•阿隆索的话说明了什么?
    4. (4) 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试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 , 洞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节选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

    (注)①橫亘:横贯。②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1. (1) 请解释下列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乘御风   奔:

      引凄异     属:

      ③哀转久     绝:

      麓而右     循:

      坳右转     逾:

    2.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3. (3) (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高的特点。(甲)文从侧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乙)文从正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填空)
    4. (4) (甲)(乙)两文写景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 7.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项生活用品日趋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俭”的重要性。

    你对“俭”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俭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自拟①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