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522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 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 .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 . 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 . 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 2.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 4.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5.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 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 6.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南昌起义 C . 台儿庄战役 D . 西藏和平解放
  • 7. 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 . 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 . 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 8.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9.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 10.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 11. 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 . 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 . 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 12.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 . 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 . 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 . 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 . 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 13.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式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

    A . 自然科学的发展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人文主义的出现 D . 资本主义兴起
  • 14.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这里强调了拿破仑(  )

    A . 受到了德国人民的欢迎 B . 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C . 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 . 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 15.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 .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 .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 .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 16.

    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 . 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 . 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 . 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 . 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 17.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 . 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 .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 .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 .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8. 英国学者保罗•肯迪尼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A . 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 .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 . 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 . 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 19. 表格是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表,据此可知,跨国公司(  )

    公司名称

    全球年销售额(单位:10亿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

    132.4

    艾克森石油公司

    115.7

    壳牌公司

    96.6

    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丹麦

    123.5

    挪威

    112.9

    波兰

    83.8

    A . 是垄断国际贸易的主要经济体 B . 是国际资本输出的主要来源 C . 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D . 阻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 20. 他是一位英国“戏剧全才”,不论是写喜剧还是悲剧,都能深刻理解人类的精神状态。下面属于其作品的是(  )

    A . 《威尼斯商人》 B . 《老人与海》 C . 《美国的悲剧》 D . 《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
  • 21.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 (2)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 (1) 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年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

    中日建交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 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 (3) 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 24.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1. (1) 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 (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 (3) 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 25.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