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北流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2-20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纸张燃烧 B . 大米生霉 C . 钢铁生锈 D . 玻璃破碎
  • 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熔点 B . 可燃性 C . 硬度 D . 导热性
  • 3. 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量筒 B . 烧杯 C . 试管 D . 集气瓶
  • 4. (2019·北京)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 氧气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5. (2019·房山模拟) “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 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B . C . D .
  • 7. 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 熄灭酒精灯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取粉末状药品
  • 8. 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垃圾分类处理 B . 燃放烟花爆竹 C .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D . 随手关灯关水
  • 9.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无色无味 B .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 能助燃 D . 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 10.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球上水资源极其丰富,不存在水危机 B . 江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均属于混合物 C . 生活中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水体污染 D .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 11. 某同学记录物质的化学式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 五氧化二磷—— B . 氯化铁—— C . 氢氧化铝—— D . 碳酸钙——
  • 12. 下列标志是我国节水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13. (2018·长沙)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 . 化学反应的快慢    B . 生成物    C . 反应条件    D . 反应物
  • 14. 下列有关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一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B . 通过闻气味可以分辨醋和水——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 15. (2019·泰安) “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 1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7. 维生素 可帮助人体提高对钙元素和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人体骨骼的钙化和牙齿的健康完整。维生素 的化学式为 ,下列有关维生素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 由73个原子构成 B . 维生素 相对分子质量是 C . 维生素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 维生素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8.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19. 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 .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未发生改变 C . 该反应的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 20. 取等质量的a、b两份氯酸钾固体,向b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a不加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21.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A水    B活性炭    C稀有气体    D氮气    E肥皂水    F氧气

    1. (1) 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的是
    2. (2) 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3. (3) 抢救病人时呼吸机输入的气体是
    4. (4) 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是
    5. (5) 填充在灯泡中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是
    6. (6) 可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是
  • 22.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氮元素
    2. (2) 两个钾原子
    3. (3) 三个氢分子
    4. (4) 镁离子
  • 2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位于第2周期、第 族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2. (2) 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 (3) 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4. (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C和     BLi和Mg    CO和P    DF和

  • 2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①空气是一种(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物质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粉尘

      ③夏天,从冰箱拿出的瓶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 (2) 自然界的水。

      ①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生活中你该如何节约用水?

      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蒸馏。

      ③净水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三、简答题
  • 25.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要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加入
    2. (2) 实验二的实验过程中,如果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3. (3) 实验三中,烧杯(填序号)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四、流程题
  • 2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氨气( )的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 (1) 流程①是利用 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
    2. (2) 流程中出现的单质有种。
    3. (3) 合成塔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流程③中将分离出的 重新通入合成塔的目的是
五、推断题
  • 27. A~I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B是黑色固体,E是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2. (2) 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H是黑色固体,则物质I的名称是;若I是黑色固体,则反应④的现象是
六、实验题
  •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标序号仪器的名称:a;b
    2. (2)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实验室在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
    3. (3) 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导管口正上方,一会后可看到铁丝燃烧起来。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填序号)。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实验更安全

      C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 29. 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1. (1) (实验探究)

      甲小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3. (3)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实验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所以参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原子质量

    4. (4) (反思与交流)

      ①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该在容器中进行。

      ②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 测定空气受 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化学式是

七、计算题
  • 30. 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2. (2) 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