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华士片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更新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2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 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B .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C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 2. 小东在生活中观察到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稻谷碾米    B . 清水淘米    C . 生火煮饭    D . 瓷碗盛饭
  • 3. (2017九上·江阴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量取5.0mL液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滴加液体试剂
  • 4.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 金刚石    B . 氧气    C . 氯化钠    D . 硫酸铜
  • 5.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 6. (2016九上·惠山期中) 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0 C . +3 D . +5
  • 7.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2K——2个钾元素    B . ——1个铝离子 C . ——3个氧原子    D . 2N——2个氮分子
  •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 双氧水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大量气泡
  • 9.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 冰水混合是纯净物——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
  • 10.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 .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 . a管的气体能被点燃,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D . a管的电极是负极,b管的电极是正极
  • 11.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 .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C . 尼古丁中碳、氢元素个数比为5:7 D . 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 12.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 . 缓慢氧化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 13.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存在化学变化,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生成三种物质 B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 C . 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 . 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14.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空气质量级别从Ⅰ级到Ⅴ级,数字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③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⑥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⑤⑥    D . ③④⑥
  • 15. 甲~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反应关系如图,“→”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反应,其中甲乙的组成相同,且己是液态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可以转化成丙 B . 丙丁都是气体 C . 该图涉及2个分解反应 D . 甲乙戊都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 16. 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 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是操作原理(填操作名称)。
    2. (2) 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填物质的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 (3) 陆地上的河流给海水带来水和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等盐分,海水吸收太阳能,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盐分依然留在海水中,气态水与冷空气遭遇后冷凝形成降雨,正常的雨水属于(填“硬水”或“软水”),要鉴别该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用来鉴别。
  • 17.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 (1) 中国科学院院士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属于(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 (2) 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如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硫离子的符号为

    3. (3) 煤中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三、流程题
  • 18.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请结合图像回答问题。

    1. (1) 精炼煤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2) 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
    3. (3) 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成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 (4) 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四、科学探究题
  • 19.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 (1) 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 (2) 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 (3) 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4. (4) 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②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5. (5) 根据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计算:

      ①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12.25g氯酸钾中含氧元素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