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简阳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

更新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10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心理学家詹姆斯•林区在《寂寞会致命》中写道:“一个人的生命很可能因缺乏人际友谊而缩短。”这说明,密切与他人的交往(    )

    ①有利于人们的心理与精神健康     ②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③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④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备素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人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笑。”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 . 尊重是相互的 B . 尊重人就是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C . 尊重别人应该从微笑开始 D . 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别人的尊重
  • 3. “我们可以划船不用桨,可以扬帆没有方向。但是朋友啊!当你离我远去,我却不能不感伤。这几句歌词说明了(    )

    A . 生活中有了朋友,就不会有困难 B . 朋友的帮助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原因 C . 交往是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D . 朋友只在你难过或开心时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 4. 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一书。下列做法不符合中学生基本礼仪要求的是(    )

    A . 小玲放学回家与父母打招呼 B . 小明受到老师的表扬时说“谢谢” C . 小伟不小心踩到同学的脚时主动道歉 D . 小涛因天气热穿着拖鞋上学
  • 5. 下列选项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相近的是(    )

    A .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B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6. 交往与人的心理需要紧密联系,以下与交往有直接关系的心理需要有(    )

    ①安全的需要    ②爱各归属的需要   

    ③尊重的需要    ④生理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在开放的现代文明社会里,由于人们交往需要的增加,飞机、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等交通和通讯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说明(    )

    A .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社会交往 B . 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 个人的发展交往 D .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往
  • 8.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以下对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B .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C . 自尊的人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 .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 9. 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他人产生矛盾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

    A . 坚决斗争,绝不让步 B . 得理不让人,大打出手 C . 忍气吞声,逃避矛盾 D .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 10. (2016九下·衡阳期中)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①用语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②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③和气的态度能避免竞争                                    
    ④只要举止文明,就可广交朋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2017·老河口模拟) 《诗经》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这告诉我们(    )

    A . 文明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 B . 礼仪是展示优雅风采的具体要求 C . 文明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D . 礼仪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 12. (2017八上·滨州月考) “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这句格言说明(    )

    ①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情的必要条件

    ②傲慢粗鲁的言语动作是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的重要因素

    ③对任何人,我们都应笑脸相迎,好言相待

    ④是否讲究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    )

    A . 与世无争 B . 宽容大度 C . 诚实守信 D . 小心谨慎
  • 14. “妈妈,我愿付出我的所有,只为你的微笑。”这是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赵文龙对妈妈爱的誓言。从8岁起,赵文龙就开始照顾患尿毒症的妈妈,炒菜、做饭、按摩样样精通。我们向赵文龙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    )

    ①敬重父母、爱戴父母

    ②理解父母、关心父母

    ③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④听从父母的安排,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5. 师生关系并非总是风平浪静的,偶尔也会出现波澜。面对这些波澜,下列方式不正确的是(    )

    A . 尊重与信任老师 B . 理解与体谅老师 C . 疏远与讽刺老师 D . 关心和帮助老师
  • 16. 作为学生,如果对老师的某些做法有意见,我们应该(    )

    ①通过合适的方式向老师提出

    ②心平气和地和老师交流意见

    ③直截了当地提出,不用给老师任何面子

    ④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在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她还把自己写的《石榴青春》一书拍卖所得5000元钱,捐给了家庭困难学生。“海伦·凯勒”刘芳老师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中,不正确的是(    )

    A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学生成绩是最主要的,育人也很重要 B . 人生难免有挫折,对于强者来说,会使人变得更坚强 C .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超凡脱俗的 D .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
  • 18. 涛涛在学校里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学生,但在家里却总跟父母“不 合拍”,觉得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因此对父母的管教总是产生抵触心理。涛涛身上出现的这种现象(    )

    ①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②表明涛涛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③会在精神、学习、生活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苦恼;④表明父母必须改造好自己才能教育子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给我们留点什么?绝症母亲为给孩子留下学 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她用行动诠释了(    )

    ①人世间至善至美的亲情                        ②孝敬父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④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义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2016七上·河源期末) 一位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父亲,抓起聚会餐桌上的饺子就装进自己的口袋,嘴里呐呐自语:“我儿子喜欢吃饺子”。“他忘了自己是谁,却没忘记爱自己的儿子。”这体现了(    )

    ①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                ②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

    ③不要让父母的等待成为遗憾            ④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17七下·东台月考)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关心体贴父母,消除逆反心理 B . 尊重理解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C . 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 D . 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22. 由于一次小误会,张芊同学心里一直怨恨数学老师,数学课她不想听,数学作业她不想做,结果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由班里的前列下滑到倒数第一。这说明(    )

    ①师生关系影响了张芊的学习成绩        ②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③师生关系影响了张芊的身心发展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2016八上·平南期末)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我们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跨越代沟、化解“爱的冲突”的正确方式是(    )

    A . 孤芳自赏,我行我素 B . 回避父母,不理不睬 C . 坚持己见,争论不休 D . 理解父母,主动沟通
  • 24. 荣获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的王荠悦,爸爸先天失明,妈妈仅有模糊的一点视力。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他就起床帮父母做好早饭。饭后,她牵着爸妈的手,把他们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在学校,她争分夺秒写作业,以便回家更好地照顾失明的父母。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

    ①孝敬父母的人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②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③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④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5. 2017年春季期,贵港市部分中小学校邀请著名演讲家邹越以《让生命充满爱》为题展开感恩教育活动。在互动环节中,有部分学生跪在父母面前,高呼“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场师生、学生家长被深深感动。学生跪地表达心声的做法(    )

    A . 体现了对父母深深的爱意 B . 是宣传封建糟粕的体现 C . 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D . 败坏了社会风气
  • 26. (2017·广东模拟) 小辉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却很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在小辉看来语文老师对他好,而数学老师对他不理不睬的。小辉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明确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②要知师、信师、爱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③要主动并善于与老师沟通                                                                               ④要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7. 在自习课上,文华和陈迪小声地争论学习问题,老师以为他们在闲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文华和陈迪很不服气。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应该劝导他们(    )

    ①以后不要在自习课上谈论问题,以免产生误会

    ②与老师沟通,说明真实情况

    ③以后老师上课时故意捣乱让他难堪

    ④要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老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b >非选择题</b>
  • 28. 小静生性羞怯,总感觉比别人差,在班里很少与同学交往,总是悄然而来,悄然而去,老师、同学为了改变她的这种状况,推举她当组长,小静推辞不掉,只好硬着头皮应允下来,一段时间后,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小静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人也变得热情开朗起来,成了班里的活跃分子。

    1. (1) 如果小静一直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

    2. (2) 小静担任组长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9. 2016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团支部决定开展感恩教师的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 简要说说团支部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

    2. (2) 请你代表本班在座谈会上说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尊敬老师。

    3. (3) 交往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该怎样交往?

  • 30. 交往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该怎样交往?

  • 31.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公交车上,一位中年妇女提着鱼上车,蹭脏了中学生小刚的新校服。中年妇女说:“衣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下就行了。”小刚笑了:“我该说的话都让您说了,我得说对不起了。”众人向小刚投来赞许的目光,中年妇女也被这幽默的批评羞红了脸。

    材料二:公交车一个急刹车,乘客甲重心,踩了乘客乙的脚。乙:“瞎了眼呀?踩老子的脚。”甲:“没见过你这种人。”乙:“就让你见见!”话音未落,两记耳光重重地打在甲的脸上......车上的秩序顿时混乱起来。最后,司机只得提前把车开到治安岗,把甲和乙交给了警察。

    谈谈这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 32. 某校去七年级(2)班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中,主持人展示了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父母浓浓的爱意充满我们生活的每个瞬间。

    材料二:部分青少年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与父母“对着干”。

    1. (1) 【风采展示】请你依据以上材料,为本次班会拟一个贴切的班会主题。

    2. (2) 【心灵感悟】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曲感动我们的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3. (3) 【相约幸福】为避免材料二中的问题,我们应掌握哪些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