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22 浏览次数:10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曲辕犁,出现于(    )

    A . 战国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 2. 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B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 经济上自给自足 D . 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
  • 3.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4.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西汉
  • 5.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

    A . 工业 B . 手工业 C . 农业 D . 商业
  • 6. 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设立了(    )

    A . 市令 B . 市舶使 C . 市舶司 D . 三司使
  • 7.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 .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D .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 8.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

    A .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 . 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 . 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 9.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A . 哥伦布 B . 达·伽马 C . 迪亚士 D . 麦哲伦
  • 10.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 .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 .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D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 11.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

    A . 大西洋沿岸 B . 印度洋沿岸 C . 非洲东海岸 D . 太平洋沿岸
  • 12.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 .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B . 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C . 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D . 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 13. 19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 .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 工厂纪律严格 C .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 贫富差距缩小
  • 14. 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 他家安装了电灯 C . 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D . 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 15.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

    A . 苏州 B . 重庆 C . 沙市 D . 上海
  • 16.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

    A . 美洲的发现 B . 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 .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 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 17.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人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人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麦哲伦 C . 哥伦布 D . 达·伽马
  • 18.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 . 商品经济 B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 自然经济 D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19. “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生活全面受到西方影响。下列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的是(    )

    ①中山装

    ②旗袍

    ③四合院

    ④自行车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20.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 甲午战争后 B . “一战”期间 C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 国民党统治后期
  • 21.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 .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B .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2.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 . 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 .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23. 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

    A . 1949年 B . 1956年 C . 1966年 D . 1976年
  • 24. 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

    A . 顺利发展 B . 严重倒退 C . 停滞不前 D . 曲折前进
  • 25. 据《永泰县志》记载,1958年,福州市永泰县用所谓“大跃进”的精神,“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农村出现了大砍森林烧木炭,披星戴月炼钢铁,打锅砸铁作贡献,并户并村办食堂,放开肚皮吃饱饭。并取消自留地,否定集市贸易的等价交换,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

    A .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 .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 .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 急于求成,“左”倾冒进
二、<b >综合题</b>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 (3)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早期民族企业产生的时间?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 28.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1. (1) 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2. (2) 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3个。)

    3. (3) 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

    4. (4)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