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19-11-16 浏览次数:2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读·书(12分)
  • 1.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2. 默写。
    1. (1) 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杜甫)
    2. (2)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3. (3) 后来啊,,我在外头,
    4. (4) 《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是
    5. (5)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6. (6) 《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其中描写春景的句子是:;描绘夏景的句子是:
二、读·思(38分)
  • 3.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āo)    悲(mǐn)    摇(yè)    红妆裹(shù) B . 望(níng)    婷(pīng)    爱(zhí)    扬顿挫(yì) C . (yì)    妖(ráo)    冠(guān)    成吉思(hán) D . 哑(sī)    争(jìn)    呢(nán)    直抒胸(yì)
  • 4.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山西人为啥爱吃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俗称“水土硬” , 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身体健康。山西面食闻名全国,山西人喜欢吃面食,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醋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增加人体微量元素等好处,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

    A . “高原”是名词,“干燥”是形容词,“中和碱性”“软化血管”都是动宾短语。 B . “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这个句子中,“山西人”作主语。 C . “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这是一个复句。 D .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身体健康”前补“有利于”。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成名作品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首诗发表时也是他第一次署名“艾青”。他的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统编中学语文教材。 B .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光明”的歌手。 C . 1978年以后是艾青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诗人“归来”后,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鱼化石》《镜子》,长诗《光的赞歌》。 D .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6. 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3)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 (1)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 (2) 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春》——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 7. 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庆历四年春,(téng)子京(zhé)守巴陵郡。 B . 山肴野(shù),杂然而前(chén)者,太守宴也。 C . 阴风怒号,(zhuó)浪排空,日星隐(yào),山岳潜形。 D . (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8.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增其旧(制度) B . 树林阴(遮盖) C . 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D .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
  • 9.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B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思不在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C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D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为什么呢?
  • 10. 下列关于文章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B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从不同的时间概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 C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四季景象。 D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 11.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实验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曰:“此何时,若辗转中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 (1) 下列语句中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发谷与民,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 . 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 . 室无贿赂,案无留犊:书信 D .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
    2. (2)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郑板桥担任官职,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B . 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擅长画画。 C . 郑板桥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D . 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三、读·写(70分)
  • 12.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 13.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黃,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在我的故乡,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吋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紫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汪曾祺小说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一一他(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

        ⑧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1. (1)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2. (2) 乡愁体现的不一定是“愁”,乡愁体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依恋和精神需求。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写写你对“乡愁”的感悟。

      【要求】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②不少于150字。

  • 14.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换暖》——包利民

        ①腊月的风如杀猪般在窗外嚎叫着,叫醒了炕上的老两口,老李头蜷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动,老李太太却一边穿衣服一边隔被踹了老李头一脚:“快点儿,车就要开过来了!”

        ②老李头嘟囔着:“去那么早干啥?也没人抢你的!”

        ③老李太太白了他一眼,说:“老人说过,多受点苦,后辈儿就多享点福,咱们多冻一会儿,孩子就能多暖和一会儿,说一百遍你也记不住!”

        ④两人收拾停当,各夹着一个旧丝袋,手里都拿着笤帚和搓子,老李头则多了一杆点着了的烟袋。一推门,大雪就像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两人呼着团团的白气,挟裹着一身的雪花向不远处的土路上走去。

        ⑤他们就站在路边,天已经放亮,浓密的雪花遮住了向远处看的目光。老李头狠吸了烟,说:“我说出来早了吧?”

        ⑥“能冻死你?”老李太太说,“这么冷咋没把你的烟冻灭呢?”

        ⑦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这时,几声汽车喇叭声穿透呼啸的北风传了过来。两人立刻后退了几步,引颈张望。一辆大卡车从东边远远地开过来,像一团移动的影子。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⑧这是一辆装满了煤的军用卡车,随着颠簸,许多煤块纷纷滚落下来。两人看着车跑远,就像融进大雪里没了影儿,才各自向着一个方向沿路去扫拾那些煤块儿。两人其实并不老,也就五十左右的年纪,可是长年的农事操劳风吹日晒雨淋雪打的,使得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样子。

        ⑨当天大亮起来,村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地传来,两人已经各自背着一丝袋的煤汇合在刚才的等车处。老李头的烟袋像枪一样别在腰上,老李太太脸上全是笑意:“今儿比往天都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⑩来时的脚印已经被雪填平,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自家的院子。院子西侧有一个小的仓房,老李头一脚把门踹开,把一袋煤哗啦一声倒进去,然后接过老伴儿的那一袋也倒了进去。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⑪从房后抱了一捆柴禾,老李头进屋后开始烧炕点炉子。老李太太兀自一脸的笑,问你说,再捡上半个多月的煤,等儿子放假回来,够不够烧一个月的炉子?”

        ⑫老李头低哼一声:“就你能惯着他!从小就在这屋里长这么大,也没冻坏,就你成吃萝卜淡操心!”

        ⑬老李太太却说:“那不一样,儿子上大学,住的是楼房,屋里热乎着呢!这都习惯了,冷不丁回家,肯定受不了!再说儿子这是第一年去上学,放假回来,咱们家咋地也得整热热乎乎的!你这死老头子是不是没长心?咱们也就起早出去那么一会儿,又冻不死,让儿子好好在家过个年能怎么的?”

        ⑭老李头低下头,偷偷地笑了一下,继续烟熏火燎地往灶坑里塞柴禾。不一会儿,炉子也点着了,炕也暖了,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屋里渐渐地暖和起来。

        ⑮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就在刚才的那条路上,在很远处,在军用卡车里,两个年轻的小战士正在闲聊。旁边坐着的问开车的:“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⑯开车的战士说:“那是我故意的。你没看到天天都有两个老人站在路边等着吗?他们就是想捡些咱们车上掉的煤,我开得不稳当,就能多颠下一些煤去!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在农村,很不容易啊!咱们掉那点煤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說可能就是一天的暖和,用那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暖和,我觉得挺好!”

        ⑰两个人沉默下来,心里却都充盈着一股暖意,便忽然觉得,用那一点煤换来这种心里的温暖,真好!

    1. (1)     好文一半题,文章标题“换暖”内涵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它有哪些深刻含义。
    2. (2) 在班级“美文欣赏”课上,你将把此文推荐给同学们,请配上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

      ②结合文章内容。

      ③字数不少于150字。

  • 15. 人生如诗,奋斗便是那句尾的平仄;人生如歌,奋斗便是那悠扬的旋律…梦想从来不拋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其一(不得另选),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微笑勇气诚信自信感恩

    题目:带着上路

    要求:①内容自选,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

    ③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