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1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78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语文积累与运用</b>
  • 1. 下列各项,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伏(zhí)  气(bǐnɡ)  不屈不(náo) B . (jiǎo) 取(xié)    三年五(zǎi) C . 身(jī)    彩(hē)     灯夜战(tiǎo) D . 枝(qiú)  淡(tián)  乳未干(xiù)
  • 2. 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汲取        对弈      寒暄        平心而论 B . 精萃        接洽      脉搏        优柔寡断 C . 针贬        修葺      瑕疵        惊慌失措 D . 秀颀        殉职      对峙        虎视耽耽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炎炎夏日,各种品牌的空调产品成了各大商场炙手可热的畅销商品。 B . 放眼望去,满山的梨花姹紫嫣红 , 真是美不胜收。 C . 溶洞里的钟乳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 D . 班会上,他侃侃而谈 , 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B .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C .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 5. 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中

    ②给你绵绵不断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力量

    ③但这笔财富永存

    ④它会永远陪伴着你

    ⑤岁月尽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

    A . ⑤①③④② B . ④③②⑤① C . ⑤③①④② D . ①⑤④②③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 . 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

    2. (2)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 (3) 半卷红旗临易水,。(李贺《雁门太守行》)

    4. (4) ,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5. (5) ,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6) 人们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来形容有的人在充满诱惑的环境里挡不住诱惑,但有人却做到。(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原文回答)

    7. (7)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 (8) 杜甫《春望》中“”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达相近。

二、<b >语文综合运用</b>
  • 8. 2011年,若你做一个小记者,准备采访滇池卫士张正祥。采访前,请根据下面的事迹简介,提出4个采访的问题。(所提问题要与张正祥的事迹有关)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走了12万多公里。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小儿子也因被人恐吓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一次,一个矿主的保镖开着车撞向他,使他右眼失明。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矿场、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被评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 9.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如果你是“创卫”志愿者,发现有人在僻静处随手扔纸屑、果皮,你如何劝阻?请你针对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得体,有说服力。每句30字以内。)

三、<b >阅读理解</b>
  •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1. (1) 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2. (2) 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临溪而

      渔:

      颓然其间者

      乎:

      游人而禽鸟乐也

      去: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3) 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变化之美,再写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4. (4) 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粮仓”里的节水稻

        ①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一个“中国粮仓”,其中展示着一种“节水稻”。

        ②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真可与青蛙媲美而称为“两栖稻”。这种稻是由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为保护人类家园,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

        ③众所周知,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的农业用水却占总用水量的80%,而种水稻的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国际水稻研究所早已发出警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到那个时候,水稻就会因供水不足而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局面,未雨绸缪,上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决定培育节水稻。

        ④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水稻”和“旱稻”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生长在沼泽地带的“野生稻”。“野生稻”的子孙们,有的逐渐下水了,有的却跑上了岸,久而久之,在水与旱的条件长期影响下,各自适应了水或旱的环境条件,就成了在许多性质和形状(性状)各不相同的水稻或旱稻。水稻和旱稻虽然在性状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从决定性状的基本原因(基因)角度分析,真正的基因不同的不多,绝大多数基因还是相同的。基因相同,性状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这是因为水稻和旱稻为适应环境条件而基因表现不同或基因修饰造成的遗传性状,叫做“表观遗传”。因表观遗传不同的两种水稻,如果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就比较容易得到性状之间新组合的后代。科学家根据这个科学分析,从水稻和旱稻中选取了几个基本材料进行了水稻和旱稻的有性杂交,并且从杂交种第2代起就开始根据需要进行了严格的挑选。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他们终于得到了符合要求的“节水稻”。

        ⑤节水稻一生所需的水量只有水稻的一半,而且这种稻的产量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远远超过旱稻。节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明显比旱稻好,与水稻相比也毫不逊色。节水稻根系比水稻发达而可在坡地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坡地上种植节水稻只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它就可以完成正常生长周期。

        ⑥与水稻相比,节水稻无需成天在水中生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药、肥料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如此,水稻田因泡水过久而引发的甲烷排放也会因改种节水稻而被阻断。许多事实表明,节水稻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节水标兵,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模范。此外,节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都比较容易实现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⑦科学家们在培育出节水稻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培育出了一批更高产量的节水杂交稻。现在,这些节水杂交稻正在陆续走向祖国大地。

    (作者潘从光、曾溢涛,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 (1) 根据文章第②段,给“节水稻”下个定义。

    2. (2) 根据第③段,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培育节水稻。

    3. (3) 培育节水稻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 (4) 中国节水稻有什么优势?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一声吆喝

    召唤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

    (选自《美文》,2006年4月)

    1. (1) 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

    2. (2) 第3自然段“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3. (3) 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

    4. (4) 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5) 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

    6. (6) 文章结尾一段写道:“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四、<b >写作</b>
  • 14.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一:体验,《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

    请以“体验         ”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作文题二: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火车票。可无论长途短途、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有个简单而管用的办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但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一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还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不愿主动 找座位的人安于现状。

        乘车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不安于现状,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所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