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

更新时间:2019-10-30 浏览次数:2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淮安)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 . 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 . 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 2. (2019·德州)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 . 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 .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 . 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 3. (2019·枣庄模拟) 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a图中烧杯里的水用于倒吸进烧瓶内与生石灰反应 B . 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 C . c图集气瓶中的水用于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 . d图中的水用于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 4. (2019·兴山模拟) 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A . 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 . 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 . 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 . 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 5. (2019·翁牛特旗模拟) 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成站立姿势跑出 B . 伏低身子快速逃出 C . 用水淋湿衣服迅速爬出 D .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成蹲势逃离
  • 6. (2019·青羊模拟) 如图为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 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 B . 对比试管1、2中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D . 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是: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实验探究题
  • 7. (2019·西城模拟)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 (1) 可观察到燃烧现象的实验是(填序号)。
    2. (2) 设计B、D的目的是
    3. (3)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8. (2019·石景山模拟) 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80℃水,浸没白磷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入一定量80℃水,液面不下降;②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向管内推入空气,使白磷露出水面,关闭止水夹。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 (1) 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 (2) 白磷燃烧后,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原因是
三、综合题
  • 9. (2019九上·南海期末)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 (1) 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是
    2. (2) 实验二中 先燃烧,原因是
    3. (3) 实验三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烧碱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