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25 浏览次数:5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关于动量和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量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动量大的物体其速度也大 B . 动能不变时,物体的动量也不变 C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相同 D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增量方向相同
  • 2. 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   )

    A . 任何频率的光入射,均会有光电流产生 B .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 . 入射光的频率变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一定变大 D . 当所加正向电压为0时,光电流也为0
  • 3.

    如图所示,物块m、斜劈M和水平支持面都是光滑的,控制m、M使其静止,m位于斜劈的顶端.撤去控制,m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

    A . M、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m、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 . m对M的冲量等于M的动量变化 D . M对m的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 4.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B . 随着温度的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变短 C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 . β射线是放射性元素的核外电子射出形成的
  • 5. 质量为M的热气球吊框中有一质量为m的人,共同静止在距离地面为h的高空中,现从气球上放下一根质量不计的软绳,人沿绳子安全滑到地面,在此过程中热气球上升了(   )

    A . h B . h C . h D . h
  •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mA=2kg,mB=1kg,速度的大小均为v0=8m/s,速度方向相反.A板足够长,A、B之间有摩擦,当观察到B做加速运动时,A的速度大小可能为(   )

    A . 2 m/s B . 3 m/s C . 4 m/s D . 5 m/s
  • 7.

    如图所示,两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静止小球m1、m2分别穿在两杆上,两球间连接一个保持原长的竖直轻弹簧,现给小球m2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 如果两杆足够长,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   )

    A . m1、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 弹簧最长时,其弹性势能为 m2v02 D . 当m1速度达到最大时,m2速度最小
  • 8.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大量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12种不同频率的光 B . 能量为13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使原子跃迁到n=4的能级 C . 能量为11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 D .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9.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 .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C . 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 D .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有动量 B . 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 C . 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 , 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 D .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 11.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 .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C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 . 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结合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 12. 甲、乙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动量分别为p=5kg•m/s,p=9kg•m/s,当甲追上乙发生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2kg•m/s,则甲、乙两球的质量比m:m可能是(   )

    A . 1:10 B . 3:10 C . 1:4 D . 1:6
二、<b >填空题</b>
  • 13. 在下列的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属于裂变的是,属于聚变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 U→ Th+ He               

    B. H+ H→ He+ n

    C. U+ n→ Xe+ Sr+2 n   

    D. N+ He→ O+ H.

  • 14. 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氢原子的能量 (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普朗克常量为h).

  • 15. (2017高二下·安阳期末)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的距离: =2.68cm, =8.62cm, =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b >计算题</b>
  • 16. 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h=2.45m的高空自由下落至水平地面,与地面作用0.2s后,再以5m/s的速度反向弹回,求小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 17.

    如图所示,木板A、B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A=5kg,mB=4kg,A、B上表面粗糙.另有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C以初速度v0从A的左端向右滑动,最后C物块在木板B上与木板B一起以1.5m/s的速度运动,木板A最终的速度大小为vA=0.5m/s.已知C与A、B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求:

    1. (1) 物块C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 (2) 物块C在木板B上滑行的距离.

  • 18.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以初速度v0冲向质量为m2的静止光滑圆弧面斜劈,圆弧小于90°且足够高.求:

    1. (1) 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2. (2) 斜劈的最大速度.

  • 19. 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A=6.0kg和mB=4.5kg.用轻弹簧栓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t=0时,另有一物块C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 (1) 物块C的质量mC

    2. (2) B离开墙后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 (3) 在4s到12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块B弹力的冲量I的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