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

更新时间:2017-07-10 浏览次数:6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1787年宪法》 C . 《人权宣言》 D . 《大宪章》
  • 2. 他的发明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直到今天,人们仍以他的名字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他是(    )

    A . 凯伊 B . 哈格里夫斯 C . 富尔敦 D . 瓦特
  • 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 . 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公布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通过了《共同纲领》 D . 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 4. 下列人物的作品都与人文主义思潮有关的是(    )

    A . 但丁与达·芬奇 B . 列夫·托尔斯泰和贝多芬 C . 莎士比亚和梵高 D . 伏尔泰和毕加索
  • 5. 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史实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九国公约》  ③慕尼黑协定  ④《凡尔赛和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17·开县模拟) 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两党关系在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中演变,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A . 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 . 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 . 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 . 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 7. (2017·平凉模拟) 小红问妈妈:“谁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妈妈说:“你猜猜吧,他是我们的国父,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小红应该说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

    A . 孙中山  辛亥革命 B . 毛泽东   参加中共一大 C . 孙中山   戊戌变法 D .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二、<b >综合题</b>
  • 8. (2017·平凉模拟)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下面图片,请回答: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反映的是那次战争的形势图?在这场战争后形成了哪一体系?

    2. (2) 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战争开始?它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结束后世界又形成了什么格局?

    3. (3) 题中“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4. (4) 那么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局面怎样?

  • 9. (2017·开县模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很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让历史重演,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请回答:

    1. (1) 为了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也联合起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中国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因为在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一场滔天罪行,这一罪行是什么?

    3. (3)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

    4. (4) 今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她多次表示:德国之所以能回到国际社会,再次赢得尊重,原因首先在于德国敢于直面历史,这是修复与邻国关系的必要因素,对过去历史的清算是和解的前提。默克尔发表这些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 10.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材料三: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四: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摘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五:19世纪60年代,中国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夷物始末》同治朝第25卷

    1. (1) 材料中“暂时退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3. (3) 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这场改革是什么?有何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题中使“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的事件是什么?强大起来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什么罪恶事件?

    5. (5) 材料反映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