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7-07-10 浏览次数:10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册封达赖、班禅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 3. 中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尼布楚条约》 C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 《中俄北京条约》
  • 4. (2017七下·如皋期中)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 . 流求 B . 夷洲 C . 琉球 D . 赤嵌楼
  • 5.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 . 明前期到清前期 B . 明中期到清中期    C . 明中期到清前期 D . 明前期到清中期
  • 6.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 . 台州战役 B . 雅克萨战役 C . 尼布楚战役 D . 乌兰布通战役
  • 7.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 . 唐诗 B . 策问 C . 《三国演义》 D . 四书五经
  • 8.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

    A . 关注民生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 9.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明初国力强盛 B . 海上交通发达   C . 指南针的应用 D . 造船技术高超
  • 10.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 . 京城 B . 宫城 C . 皇城 D . 外城
  • 11. 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  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 .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 . 繁盛与危机并存 D .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 12. 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 闭关锁国的政策 B . 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 . 军机处的设立
  • 13.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 . 三国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 14. 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包括(  )

    A . 西藏 B . 黑龙江 C . 蒙古 D . 新疆
  • 15. 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 . 八股取士 B . 郑和下西洋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 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是:(  )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17七下·泰兴期末) 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 B . C . D .
  • 18.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皇帝的辛劳 B . 君权的强化 C . 地方的无权 D . 仪式的完善
  • 19. 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你知道纪念的这位抗倭英雄是  (  )

    A . 戚继光 B . 霍去病 C . 卫青 D . 郑成功
  • 20.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 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二、<b >非选择题</b>
  • 21. 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写上“A”,否则写上“B”。

    ①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②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③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

    ④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⑤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 22.

    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回答问题 :

    1. (1) 从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 (2) 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B.  

      C.

    3. (3)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 (1) 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 文中“帝”指谁?

    2. (2) 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 他们对谁负责?

    3. (3) 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 2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各民族的国家,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为此某历史兴趣小组就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 (1) 措施回顾: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 (2) 分析归纳 分析上述措施,请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3. (3) 感悟升华;通过对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