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集团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2019-10-20 浏览次数:3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b>单项选择题(共</b><b >25</b><b >小题,每小题2分,共</b><b>50</b><b>分)</b>
  • 1. 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服务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因为(    )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②不同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身份

    ③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④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下列观点最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    )
    A . 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B .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应积极融入社会 C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 . 我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丰富的感受
  • 3. 中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有(  )

    ①延展了社会生活空间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变得丰富了,认识更深刻了

    ③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认识了社会的复杂      ④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4. “要想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应该把M翻过来!”(Me=我,We=我们)。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个人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

    ②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③在集体中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④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5. 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10年来,刘艳芬个人累计收养或倡议救助孤儿、贫困、失亲、留守、残疾儿童近20人,个人资助和号召志愿者累计捐款100余万元,被评为威海市“最美志愿者”。经过大群众推选和评议,他被推选为“中国好人榜”,这表明(    )

    ①亲近社会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②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③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 7. 董诚,一位普通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信念,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身边的活雷锋”。他耸起“雷锋”灯塔,照亮人们的心灵。他的事迹说明(    )

    ①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奉献社会

    ②助人为乐、服务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

    ③热心公益,在奉献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④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8. (2018·烟台) 2018年初,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把研学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说法中,与研学旅行倡导理念相符合的有(    )

    ①两耳不闻窗外亊,一心只读圣贤书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9. 网名、网校、网上购物、网上阅读、电子商务等词语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这表明(    )
    A . 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 .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抵制诱惑 C . 网络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要尽情地享受生活 D . 不管什么人,只要上网就会成瘾,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网络
  • 10. “这里有鲜花,也有温柔的陷阱;这里有温情脉脉、乐于助人的侠客,也有吃人的魔鬼;这里有善良可爱的小白兔,也有披着善良外衣的大灰狼。”这段话形象地说明(    )

    ①网络利弊共存,要学会自我保护

    ②网络具有自主性、不可确定性,无法把握

    ③网络具有虚拟性,应该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④网络交友不可靠,拒絶网路交友最明智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 11. “这里有鲜花,也有温柔的陷阱;这里有温情脉脉、乐于助人的侠客,也有吃人的魔鬼;这里有善良可爱的小白兔,也有披着善良外衣的大灰狼。”这段话形象地说明(    )

    ①网络利弊共存,要学会自我保护

    ②网络具有自主性、不可确定性,无法把握

    ③网络具有虚拟性,应该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④网络交友不可靠,拒絶网路交友最明智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 12. 2018年,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的悲剧不断上演……作为青少年,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①不要赌气冲动,残害自己生命

    ②控制上网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③接受家长监督,坚决杜绝上网

    ④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作业如此之难,叫人意乱心烦。拥有解题神器,学霸学神来助。”做题时只需拿出手机对着题目拍照并上传,答案和解题过程会很快跳出来,当下许多中小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热衷于通过各种搜题、解题软件来做作业。这(    )
    A . 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 B . 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C .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优越性 D . 不诚信,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14. 公民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是,某些造谣者利用互联网肆意散播谣言,从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网民应该(    )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据调查了解,有55%的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有30%的学生说不清它对自己有没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15%的学生表示,他们对网络上的信息完全信任,没有判断力。这启示我们(    )
    A . 提高媒介素养 B . 合理利用网络 C . 净化网络环境 D . 保护自己隐私
  • 16. (2017八上·漳州期末) 2017年12月2日是第六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由此可见(  )
    A . 维护社会秩序,就能化解所有矛盾 B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C .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无序化状态 D . 交通秩序是唯一的社会秩序
  • 17. 在安徽合肥高铁站,一名女子以老公未上车为由,堵在车门处阻碍列车关门发车,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果,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和秩序。下列关于社会公共秩序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扰乱公共秩序受刑罚惩罚

    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④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8. 身份证异地办理、开单位发票需填“税号”、严打校园欺凌案件……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这些新规开始实施。这一系列新规(    )

    ①是民主与法治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能够杜绝社会上违法行为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9.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②它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会自动起作用

    ③它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它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和坚定维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17年3月,上海一位11岁男孩打开了没有拨乱密码锁的ofo共享单车,在上海市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被卷入大巴车下丧生。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驾驶人,必须年满12周岁。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
    A . 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B . 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敬畏和遵守社会规则 C . 规则任何时候不能改变,我们必须坚守 D . 现在所有规则均已过时,我们不必遵守
  • 21. 2017年10月1日,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的《民法总则》;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国歌法》等一批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开始实施。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 B . 积极改进规则是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 C . 新规则一旦实施,不能再被修改 D . 规则的制定或修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 22.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车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相关部门调查取证,系乘客刘某因错过站台没下车要求司机停车,与司机冉某激烈争执互殴所致。这启示我们(    )

    ①遵守规则需要自律,要增强规则意识,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②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大家不能事不关己、冷漠对待,要勇于维护公共规则

    ③要尊重弱势群体,生活中关爱他人

    ④人际交往中要合理调控不良情绪,相互尊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说明(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②③
  • 24. 如果让你劝说集体闯红灯现象等违章者,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有(    )

    ①学会自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②遵守社会公德,主动维护城市形象

    ③要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④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有利于培养我们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②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③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利益

    ④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在利益面前能与他快乐分享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b>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b>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55岁老人刘淑兰每天义务清扫厕所,20年如一日;拥有罕见RH阴型血的“熊猫姑娘”周晓娟坚持献血12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比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还多……他们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感动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1. (1) 这些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亲社会行为,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争做合格的社会成员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亲社会行为?
    2. (2)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请你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3. (3) 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亲社会行为?举出两例。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

    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购物

    去商店

    逛淘宝、天猫等

    查阅资料

    去图书馆、书店

    浏览网页

    通信方式

    写信、打电话、发电报

    发电子邮件、聊QQ、刷微信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 (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 (2) 请说说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作用?
    3. (3)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8. 观察下列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请分别说出以上四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 (2) 请你说一说社会秩序的作用?
    3. (3) 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社会规则。你知道社会规则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的吗?
  • 29. 下表是某研究机构对公共场所人们不良行为的调查结果。

    行为

    乱扔垃圾

    闯红灯

    围观并起哄

    插队

    践踏花草

    抢座

    其他

    比例

    23%

    17%

    16%

    12%

    9%

    9%

    4%

    1. (1) 上述不良行为违反了哪些社会规则?
    2. (2) 请结合材料,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说说这些不良行为错在哪儿?
    3. (3) 我们应该如何改正不良行为,遵守社会规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