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10-12 浏览次数:4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7七上·临沂月考)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

    有我先.”

    ——孙中山

    1. (1) 由材料一可知,上古时期社会环境恶劣,面对这种环境,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
    2. (2) 阅读材料二,你能说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
    3. (3) 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 (1) 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 (3) 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 28. (2017七上·天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 (1) 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 (2) 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 (3) 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