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2016-2017学年七年...

更新时间:2017-07-10 浏览次数:6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    )

    A . 秦汉时期 B . 魏晋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 2. 小明想要了解唐朝建立者的情况,上网点击的关键词应是(    )

    A . 李世民 B . 李渊 C . 杨坚 D . 杨广
  • 3. 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涿郡 C . 余杭 D . 洛阳
  • 4. 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 . 589年 B . 605年 C . 581年 D . 611年
  • 5. 唐朝时,“六部”是由哪个机构领导的(    )

    A . 尚书省 B . 门下省 C . 中书省 D . 内史省
  • 6. 在百花齐放的唐代文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成就是(    )

    A . 散文 B . 传奇 C . 词赋 D . 诗歌
  • 7.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冲破世俗的牢笼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她始创武举、亲自殿试终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伟业。百年之后,她用无字碑,让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她就是(    )

    A . 慈禧太后 B . 陈硕真 C . 吕后 D . 武则天
  • 8. (2017七下·高台期中)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 . 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 .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 . 好汉比武的擂台
  • 9.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 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 . 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 . 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 . 到都城长安旅游
  • 10.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孙思邈 D . 李春
  • 11. 宋代的文官政治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是(    )

    A . 随军调动 B . 分解相权 C . 科举入仕 D . 设置通判
  • 12. 两宋在外贸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 船舶司 B . 市舶司 C . 转运司 D . 邸店
  • 13.

    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远洋航行,扬我国威 C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 .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 14.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15. 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    )

    ①元旦  ②寒食  ③冬至  ④元宵节  ⑤中秋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 16.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元昊 D . 赵匡胤
  • 17. (2016七下·莆田期中) 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

    A .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 . 地理位置重要 C . 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交通十分发达
  • 18. 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史称(    )

    A . “澶渊之盟” B . “土木之变” C . “靖康之变” D . “白登之围”
  • 19. 宋代下列阶层中,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是(    )

    A . 皇帝 B . 官僚 C . 地主 D . 士人
  • 20. 《鸡肋编》记载:“(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引文中的“石炭”指的是(    )

    A . 石油 B . C . 生铁 D . 青铜
  • 21. 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口的是(    )

    A . 广州 B . 杭州 C . 泉州 D . 福州
  • 2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    )

    A . 苏州、湖北 B . 苏州、湖南 C . 江苏、两湖 D . 太湖流域
  • 23. (2016七下·甘谷期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4. (2017七下·永定期中) 一首《青藏高原》引起了无数人对西藏的向往,你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什么时候成为我国行政区的吗(    )

    A . 元朝 B . 明朝 C . 唐朝 D . 汉朝
  • 25.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 . 分解相权 C . 在地方设转运使 D . 在地方设通判
  • 26.

    下列图1,图2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2反映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元朝
  • 27. 《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至深的一种启蒙读本,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 . 明代 B . 元代 C . 唐代 D . 宋代
  • 28.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唐朝政府被迫增设许多节度使,形成了(    )

    A . 黄巢起义 B . 五代十国 C . 藩镇割据 D . 拥兵自重
  • 29.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对峙以及频繁改朝换代的混乱、动荡局面,这一混乱、动荡局面指的是(    )

    A . 藩镇割据 B . 黄巢起义 C . 五代十国 D . 安史之乱
  • 30. 宋朝宰相赵普认为唐末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关键在于“方镇太盛,君弱臣强”。因此他主张(    )

    A . 控制军权 B . 强化君权 C . 集中财权 D . 加强中央集权
二、<b >综合题</b>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 (2) 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 (3) 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 (4) 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5. (5) 请你对这位皇帝进行简要评价。

  • 3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走出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四:唐朝对外交往图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图片是哪两位历史人物及对应的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 (3)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使团被称作什么?

    4. (4)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是唐朝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对外交往路线,请写出两位人物的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33. 江南经济的发展史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朝代?

    2. (2)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