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07-07 浏览次数:13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二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社会经济发展 C .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 实现国家统一
  • 2. 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

    A . 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 . 少数民族聚居长安 C . 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 . 文成公主人藏
  • 3. 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

    A . 程咬金 B . 李世民 C . 魏征 D . 秦叔宝
  • 4. 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5.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下图中“?”处应为(    )

    A .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武则天统治后期
  • 6. (2017七下·合肥期中)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国家陷入危机
  • 7.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戒贤 D . 戒日王
  • 8. 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苏轼
  • 9. 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 . 副宰相 B . 通判 C . 节度使 D . 转运使
  • 10. 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 . 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 . 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 . 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 . 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 11. (2017七下·如皋期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南宋与金对峙 C . 宋夏和议 D . 北宋与金对峙
  • 12. 浙江杭州西湖边有座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 . 岳飞是北宋的抗金名将 B .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 .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 . 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 13. (2017七下·钦州港期中)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 南北朝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4. 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要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

    A . 铁钱 B . 铜钱 C . 交子 D . 银票
  • 15.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 . 主持变法 B . 监察百官 C . 管理海外贸易 D . 执行削藩政策
  • 16. 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坚持抗元,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 . 岳飞 B . 辛弃疾 C . 文天祥 D . 杨家将
  • 17. 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 . 推行重农政策 B . 下令合并州县 C . 重用汉族官吏 D . 设立驻藏大臣
  • 18. 下列省份在元代不属于“腹里”的是(    )

    A . 河南 B . 山东 C . 山西 D . 河北
二、<b >综合题</b>
  • 19.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分别有何用途?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4)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 (1) 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 (2) 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 (4) 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材料二: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三:

    元宣政院印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许衡建议“行汉法”的主要历史依据。

    2. (2) 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了哪些发展举措?

    3. (3) 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4. (4) 材料三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