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19-09-30 浏览次数:4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 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滴加液体 B . 闻药品的气味 C . 加热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 2.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 . 量筒 B . 烧杯 C . 试管 D . 烧瓶
  • 3.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 125厘米=125÷100厘米=1.25米 B . 125厘米=125厘米x =1.25米 C . 125厘米=125× =1.25米 D . 125厘米=125× 米=1.25米
  • 4.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93厘米、2.13厘米、2.14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
    A . 2.12厘米 B . 2.13厘米 C . 2.14厘米 D . 2.33厘米
  • 5. 在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侧值将会(   )
    A . 偏小 B . 偏大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 6. 一般温度计只能准确到1℃,而体温计能精确到0.1℃,体温计的精确程度高的原因是 ( )
    A . 温度计玻璃泡大,玻璃管内径细 B . 体温计的外形特殊,可放大水银柱 C .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弯曲细管 D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
  • 7. 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丙稍大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 . 甲最长 B . 乙最长 C . 丙最长 D . 一样长
  • 8. (2017七上·浙江期中) 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 . 27℃ B . 30℃ C . 32℃ D . 37℃
  • 9. 一支量筒中原有50亳升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静止时有一半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 . 6厘米3 B . 0.6分米3 C . 12分米3 D . 12厘米3
  • 10. 某学生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到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25毫升,到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3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到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 12毫升 B . 大于12毫升 C . 小于12毫升 D . 无法判断
  • 11. 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测得空间高度为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 . DH1H2厘米3                 B . D2(H1+H2)厘米3 C . 厘米3         D .  厘米3
  • 12. 海水是咸的,而从海水中捕捞上来的鲜带鱼却不是咸的,原因是()
    A . 细胞质中有分解盐的作用 B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 .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 D . 海水中盐的浓度不高
  • 13.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目的

    操作

    A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B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

    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 乙和丙 B . 乙和丁 C . 甲和丙 D . 甲和丁
  • 15. 将写有字母“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底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像是(   )
    A . d B . p C . q D . b
  • 16. (2015七上·浙江期中)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里能清晰地看到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操作能帮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成凹面镜    ②将反光镜有凹面镜转成平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缩小光圈,减小通光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17. 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 B . C . D .
  • 18. 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④③①⑤ D . ③②⑤④
  • 19.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论证 B . 猜想 C . 实验 D . 分析
  • 20. 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 .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二、填空题:(共32分)
  • 21.                    
    1. (1) 块状固体:一般用 取用;粉末状固体:一般用取用。
    2. (2) 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取下瓶塞在实验台上,标签要,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3. (3) 滴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
  • 22.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1. (1) 某同学的身高为1.6
    2. (2) 乒乓球的直径为40
    3. (3) 矿泉水瓶的容积大概是550
  • 23.                
    1. (1)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的制成的,人体正常时体温为℃左右。
    2. (2) 小米感觉身体不舒服,好像发烧了,他在家里找到两支温度计(如下图),但不知用哪支,你认为小米应该选用 。(填“甲”或“乙”)它的最小刻度是,现在小米的体温是

      甲:

      乙:

  • 24.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图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图2中的温度计的读数是℃。

  • 25. 下图分别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写序号)

        

    1. (1)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往载玻片中滴加的液体是
    2. (2) 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3. (3)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4. (4) 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增加主要发生在[]   内.
    5. (5) 苹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  内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 26. 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取出温度计;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 27. 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选填“甲”或“乙”)。
    2. (2) 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理由是
    3. (3) 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厘米3
  • 28. 学生为测定科学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d=

    (d)取得科学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上述步骤中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29.             
    1. (1)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②①
    2. (2)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
      A . 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 . 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 .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 D . 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3. (3)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 ,以保持细胞的正常
  • 30. 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晒

    1. (1) 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  ;
    2. (2) 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 。
  • 31. 阅读材料: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于是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调查发现,孩子们没有在一起吃饭,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1. (1) 阅读材料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 (2) 建立的假设是
    3. (3) “他们商量一部分研究员去进行询问,另一部分研究员去调查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4. (4)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2. 李刚家里买了一支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⑴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 ,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⑵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 。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初温,共测3次。

    ⑶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

    这样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温度。

四、实验室安全(每空2分,共8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