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01-31 浏览次数:3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ǎo)洁     纠(gě)       (qí)祷        (háng)将就木 B . (guī)裂      卑(bì)       (jiā)锁       (qiǎng)词夺理 C . (qí)途       (yū)回       (qián)诚      接(zhǒng)而至 D . (qíng)纶     俯(kàn)      (1ì)石        (gá)然而止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恭顺    煞风景    震耳欲聋    名副其实 B . 高梁    湿漉漉    草长莺飞    挑拔离间 C . 瞭望    摄像头    招遥撞骗    相辅相成 D . 撺掇    霓红灯    人情事故    川流不息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哥哥很爱看书,不过他只对漫画书感兴趣,对于文学类书籍总是袖手旁观 B . 他的球技非常棒,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水平,令人称赞。 C . 草原上的牛羊在牧民的驱赶下回到了圈里,井然有序,络绎不绝 D . “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二环南高架的建成通车,大大地改善了我市交通拥堵的压力。 B . 能否抢到这张火车票,决定着张阿姨是不是可以回家过年。 C .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我更加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 D . 晚饭后,我陪两个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新买的玩具。
  •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 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 C . 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D . 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二、<b>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才美不外        见:同“现”,表现 B . 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C . 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 . 执策而之        临:面对
    2.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求能千里也      真无马耶 B . 策之不其道        其境过清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    伯乐不常有 D . 千里者          大道行也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 . 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 .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 .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歿:死亡

    1. (1) 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往  而  不  可  追  者  年  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 (3) 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三、<b>诗歌鉴赏</b>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 , 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 (1) 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岩石、、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 (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四、<b>句子默写</b>
  • 9.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 (1)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2) 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4. (4) 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5. (5) ,寂莫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6) 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7. (7)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五、<b>名著阅读</b>
  • 10. 名著导读。
    1. (1)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请结合选文说一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具有怎样的品质?

    2. (2) 请参照例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宽容是人生中的清泉一泓,让人不再斤斤计较;微笑是岁月中的花香一缕,让人不再多愁善感:

六、<b>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球,为啥有个“背面”?

        ①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了奔月之旅,她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月球背面。

        ②曾经无数次举头望明月的你,是否留意过,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亮有玉兔和月桂树的那一面?没错,千百年来月球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始终背对地球。

        ③那么,是谁把月球变成了双面伊人呢?

        ④用一句话解释就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和月球自转一圈的时间,都是28天左右。想象一下,绕大树画个大圆圈,在大圆圈上均匀标出360个刻度。始终面对这棵大树走圈,用360步走完。在大圈圈上每走1步,身体就倾斜1度。走完时身体也完成360度旋转,回到原位。也就是说,当你用同样的时间完成自转和公转时,你始终会一面对着大树。月球也是如此,这在天文学中叫同步自转。

        ⑤然而,这只是表面原因。

        ⑥月球形成早期,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多了,只有几个小时,而不是现在的28天左右。对地球而言,月球也曾是“多面伊人”。只是数亿年来,月球自转速度不断变慢,慢到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一样,才导致它始终一面对着地球。所以,到底是谁给月球自转踩了刹车?

        ⑦要解释月球自转变慢,潮汐力是最容易被想到的。

        ⑧住在海边的人,会发现海水一天有两次涨和落。这是因为地球正对月亮的那面,受到的月球引力更强;背对月亮的那面较弱,引力的方向都朝着月球。而地球在绕月球转时,无论哪个点的离心力都一样。离心力的方向与月球引力方向相反。如此一来,地球背对月球的那面。受到的月球引力稍小于离心力,面对月球的那面则稍大于离心力,最终两面都感受到一个离开地心方向的力,于是地球两侧的海水就涨起来了。

        ⑨同样,月球也会受到地球带来的潮汐力,这让月球两面都鼓起来,月球就变扁了。尽管月球上没有海水,月幔和月核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潮汐力,并在月球内部形成不断涌动的固体潮。这种固体潮导致月球幔层之间不断摩擦,转变为热能,从而在几十亿年时间内耗散月球部分动能。

        ⑩不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们研究发现 , 月核与月幔之间的流体属于超低粘性层,这意味着潮汐力所引发的摩擦力很小,不至于耗散月球太多动能。而且,摩擦作用发生在月球内部。这过程只能耗散掉地球、月球这个系统的总机械能,而不能直接给月球自转踩刹车。所以,最直接的刹车机制其实是力矩作用。力矩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

        ⑪月球在逐渐变扁的过程中,要同时完成绕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想象在月球内部,有一条与地心和月心连线方向一致的长轴。长轴在瞬间是指着地心的,但由于自转,下一瞬间这条长轴就会偏过去,不再指着地心,这时,来自地球的潮汐力对月球这个长轴的两端都会产生力矩。这个力矩与长轴偏移过去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跟月球自转方向相反。这会直接改变月球自我的角动量,导致月球自传速度逐渐减慢。天长月久,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变得相差无儿,最终有了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的“背面”

    (作者韩鑫,文章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月亮有个“背面”的原因。
    2.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月球形成早期,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多了,只有几个小时,而不是现在的28天左右。

    3. (3) 阅读第⑩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们研究发现 , 月核与月幔之间的流体属于超低粘性层,这意味着潮汐力所引发的月核与月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不至于耗散月球太多动能。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手

    林少华

        ①父亲病倒了。突然之间。脑溢血。

        ②急救室。我坐在他的病床前。他闭目合眼,昏迷不醒。但他的手仍在动,似乎只有手是清醒的。我握住他的手,叫了声“爸爸……”他的手明显回握了我一下。我再叫一声,他又回握了一下。

        ③我低头看着我手中的他的手。毕竟父子,他的手和我的手差不多。

        ④不是典型的男人的手。手掌不宽、不厚。手指不粗。手背没有老人斑。青色的血管在又白又薄的皮肤下十分清晰。整只手暖暖的、软软的。

        ⑤我看着、攥着、抚摸着。忽然察觉,我还是第一次接触父亲的手——自懂事以来的半个世纪时间里我居然从未接触过父亲的手!我感到惊愕。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因是父子,见面或分别固然不至于握手,但此外就没有接触的机会吗?没有,没有,是没有。我疏远了父亲的手。想到这里,我心疼地把父亲的一只手捧在怀里,注视着,摩挲着,眼睛随之模糊起来……

        ⑥尽管生活工作在乡下,但父亲这双手几乎没做过农活,更没做过家务,也不会,甚至侍弄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都不太会。但我必须承认父亲是个很聪明也很努力的人。父亲解放初期只念到初一就工作了,由乡供销社到县供销总社后来转到人民公社即现今的镇政府。

        ⑦同样这双手,却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和好毛笔字,写得一手好文章,下得一手好象棋。别说十里八村,即便在整个县当时都是有些名气的。

        ⑧可惜他脾气不好。同样一句话,从他口中出来往往多了棱角,尤其让领导听起来不大舒坦。所谓手巧不如口巧,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辈子都没升上去。

        ⑨我继续搜寻记忆,搜寻父亲的手在父子感情之间留下的痕迹。记得大学三年级那年初夏我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住在长春偏离市中心的传染病医院里。“文革”尚未结束,物资奇缺,连白糖都凭票供应,平时喝口糖水都不容易。而对肝炎患者来说,糖是最基本的营养品。

        ⑩一天中午,我在医院病床上怅怅地躺着。几个病友都睡了,我睡不着,想自己的病情,想耽误的课,想入党申请能否通过。正想着,门轻轻地开了。进来的竟是父亲。依旧那身半旧的蓝布衣裤,依旧那个塑料提包,依旧那副清瘦的面容。

        ⑪我爬起身,父亲在床沿坐下。父亲平时就沉默寡言,这时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简单问了问病情,然后一只手拉开提包,另一只手从中掏出一包用黄纸包的白糖,又一个一个小心摸出二十个煮鸡蛋,最后从怀里摸出二十元钱放在我眼前的褥单上。

        ⑫父亲一个月四十七元五,母亲没工作。八口之家,两地分居。作为长子,我当然知道这二十元钱意味什么。我说钱我不要。父亲没做声,一只手把钱按在褥单上。而后打量了一下病房,又往窗外树上看了片刻,说:“我得走了,你好好养病。”说着,拎起完全空了的塑料提包。我望着他走出门时单薄的身影,鼻子有些发酸。

        ⑬我家在长春东边,他工作所在的公社在长春北边,各相距一百里——父亲是从百里外的家赶来,又赶去百里外的公社的。他在那里做公社党委宣传委员。我更紧地握着自己从不曾握过的父亲的手。我知道,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双手再不会为我做什么了。

        ⑭是的,父亲是个不善于用话语表达自己正面感情、尤其对子女感情的人,这双手也就给了我更多的回忆。

        ⑮时间迅速向后推进,也就在一年半以前,父母在我所在的青岛生活了两年,两人的身体都还好,我就在市区较为热闹的地段租了房子给他们单住。每星期去看望一两次。

        ⑯客厅有个不很长的长沙发,父亲总是坐在沙发一头看电视、看报。我去的时候也坐在长沙发上,有时坐在另一头,有时坐在稍离开他的中间位置。一次无意之间,我发现原本父亲靠着的靠垫正一点一点往我这头移动。细看,原来他用一只手悄悄推着靠垫。我佯装未见,任凭靠垫移到我的身旁。显然,父亲是让我靠这靠垫。但他没有说,也没有直接递给我,而是用手慢慢推移,生怕我察觉……

        ⑰如今,父亲的手永远地去了,去了三四个月了。化为青烟,化为灰烬,留在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故乡一座荒山坡上。那里已经飘雪了,风越来越冷。

        ⑱世界上还会有一双男性的手为我从塑料提包里一个一个摸出煮鸡蛋、一点一点往我身旁推靠垫吗?

    1. (1) 诵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父亲的手”的妙处。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⑤段画线句。

      想到这里,我心疼地把父亲的一只手捧在怀里,注视着,摩挲着,眼睛随之模糊起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⑯段中划线词语。

      细看,原来他用一只手悄悄推着靠垫。

    3. (3) 文末说“世界上还会有一双男性的手为我从塑料提包里一个一个摸出煮鸡蛋、一点一点往我身旁推靠垫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4. (4)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七、<b>命题作文</b>
  • 13.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