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中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联考试卷(二)

更新时间:2019-11-26 浏览次数:27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3分)</b>
  •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2. (2) ,灌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3. (3) 家国心中存,济世情怀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饱览民生疾苦,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家国的情怀。
  • 2. 给划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世纪之光在伶们洋绽放,全世界为之震撼。
    2. (2) 在石家庄,提起俗称“大佛寺”的正定隆兴寺,尽人皆知。
    3. (3) 汉字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bǎo zàng)
    4. (4) 内心的安详与宁静才是人生的(zhēn dì)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河北万全县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大型的民间艺术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万全社火”。

    ③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鲁迅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A . 开幕进行一板一眼 B . 开张进行一板一眼 C . 开幕举行一丝不苟 D . 开张举行一丝不苟
  • 4. 下面这则应用文有三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一家睡眼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馅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喷老”的问题。

    【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

    1. (1)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2. (2) 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
    3. (3) 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
二、<b>阅读理解(47分)</b>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

    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营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蹲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 (2) 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3. (3) 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刘恕,字道原。少颗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①。”一坐惊异。起鸟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②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③,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族,皆取以审证④。求书不远教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⑤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起枉道⑥借览。次道日具候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阔,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以其兄之子妻之:此句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主,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②钜微:,大。微,小。③局僚:官暑的僚属。④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⑤偕:共同,一起。⑥枉道:绕道。

    1. (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殆”的义项有:①危亡,危险;②疲惫,困乏;③近于,几乎;④败,坏。“殆忘寝食”中的“殆”,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所不览     览:     ②馆阁文学之士诚多   诚:

      ③乃五代列将  乃:      ④次道日具馈为主人礼   日: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颗,书过目即成诵。

      ②起能言其行事始终。

    4. (4) 请简要概括刘恕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滚的相似之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读书与读屏

        ①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须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唤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迁腐。

        ②一说到读书,人们就想到书香,“最是书奋能醉人”“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奋我何须花”。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或许电子书终将取代纸质书,书香消失了,显然让人失落。其实当年从龟甲到竹简,从竹简到纸质,也是人类阅读史上的一次次飞跃。古人没有因为留恋龟甲的厚重、竹简的沉重而含弃更便捷的纸质书,我们今天更没有必要因为进化到了电子书的阶段而过于夸大书的介质。当前,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

        ③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才能深切理解“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流,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只要热爱读书,载体变了也无忧。

        ④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感到困惑与惶恐。更令人担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填塞。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育;我们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是失去了自我。这越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

        ⑤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享受的时刻。只有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提升阅读品质!

    (作者:王石川。有刷改)

    1. (1) 文章的标题能否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请简述理由。
    2. (2) 阅读全文,概括“读屏”的弊端。
    3. (3) 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作为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一部不过205克重的电子阅读器不仅能同时储存上千本书,还采用E Ink墨水屏,且自带背光,即便在无灯的黑夜也可以自由阅读。

      材料二、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来说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 9.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1. (1) 对联被称为“诗中之诗”。请从下面对联的上下联中任选一联,简述相关故事情节。上联:巧施计,智多星赚金铃吊挂    下联:辨真假,孙行者斗六耳猕猴

      我选择:

    2. (2) “保尔·柯察金”受到读者的喜欢,除了因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外,还因他有卓越的智慧。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保尔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①营救朱赫来    ②监狱脱险

      我选择: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长街短梦

    铁凝

        ①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②地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嘴杂,村着棕色案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全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③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想去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④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⑤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⑥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央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⑦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⑧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长街短梦》)

    1. (1)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请想象并描述一下我的同学在老人求助她的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
    2. (2) 文章第④段写“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可为什么“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
    3. (3)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嗜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三、<b>写作(50分)</b>
  • 11. 根据要求作文。

    “仰望”的意思有二:一是“抬着头向上看”,一是“敬仰而有所期望”。根据你对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仰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