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暨海港区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

更新时间:2019-11-26 浏览次数:2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b>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b>
  •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金梅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2. (2)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

      理的句子是:“。”

    3. (3) 《十五从军征》中回乡老兵道逢乡里人询问家人情况,乡人“

      。”的回答,令人泪目。

    4. (4)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上,英雄是最醒目的标识。他们或以____________________(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的勇敢而令人敬佩,或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而让人惊叹,或以不惧苦难的坚强而为人称到,或以见义勇为的壮举而被人赞(ya),或以砥厉奋进的坚毅而引人共鸣……“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正是英雄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始终充灌着蓬勤的希望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赞(yù)  

    2. (2) 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根据括号内的释义,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恰当的成语。
    4. (4) 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 3.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完成问题。

    1. (1)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 . 十一个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 . 气韵贯通,展现毛泽东的胸襟 D . 采用隶书字体,方正典雅
    2. (2) 请用行楷将毛泽东所书的八个字抄写在方格内。
  • 4.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某班的“走近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春天来了,同学们为大好春光拟写对联。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上联:细雨浇桃红万树

      下联:

    2. (2) 相传金圣叹在自己将被处以极刑之前写给儿子一副对联,上联是“莲子心中苦”,下联是“梨儿腹内酸”,读罢令人黯然泪下。这副对联暗含之意是什么?
二、<b>阅读理解(50分)</b>
  • 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曲,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喜?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萎,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 请对这两首词曲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

      ②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 (2) 这两首词曲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怀古之情。
  • 6.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各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②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样为不闲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③人也。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芜湖令徐盛收④钦屯吏,表斩之,权⑤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⑥于钦。曾公出濡须,钦与品蒙持诸军节度⑦”。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盛既服德,论者美焉。权谓钦曰:“盛前白⑧卿,卿今举盛,欲慕祁奚⑨邪?”钦对曰:“臣闻公举不挟私怨,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⑩。今大事未定,臣当助国求才,岂敢扶私恨以蔽贤乎!”权嘉之。

    【注】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朝士:中央官变③寿春:地名。下文的“宣城”“豫章”“芜湖”“滤须”都是地名。④收:关押。⑤权:孙权。后文中的“曾公”指曾操。⑥嫌:不满意。⑦节度:统领,指挥。⑧白:上告,控告。⑨祁溪:春秋时晋国人,首推荐仇人解狐接替自己的官位。⑩督:大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蒙正为不闻而过之    佯:

      ②时人皆服其         量:

      讨豫章贼           尝:

      ④卿今盛             举:

    2. (2) 下列选项中,与“权以钦在远不许”的“以”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岂敢挟私恨以蔽贤乎 B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 . 何以战(《曹刿论战》) D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②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

    4. (4) 第一篇短文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品质?
    5. (5) 给第二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中国人弄丢了器物精神

        ①杭州的菊英面馆开在中河南路,靠近雄镇楼,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这家面馆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里“片儿川”,而是每年7月至9月,会放两个月的暑假,这在整个杭州也是绝无仅有的。老板说,钱是赚不完的,让员工也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应该是老板的态度。

        ②菊英面馆的老板真的是有“态度”的,一般面馆的卫生,抹抹桌子拖拖地就可以了,而在这家面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吊扇上的灰尘每天也抹一把。

        ③我认为这是久违的“器物精神”。什么是“器物精神”呢,是对物件的钟爱,也可延伸于对从事的工作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再说得大一点,那就是精神追求。

        ④菜场里有十几个肉排,其中有一摊位与众不同,体现在刀具上,别人的摊版刀具粘着肉沫子,或是血淋淋的,他的呢,一块纯白的毛巾,时常擦找,每一把都闪耀着银色的光芒,整齐摆放。它的案台也干干净净,一丁点木渣也没有,他倒不像是在卖肉,像是在西餐厅。有人买肉,一刀下去,手势一拉,一块肉就割下,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⑤这也是器物精神。

        ⑥中国其实是一个具有“器物精神”的民族,在明以前的中国古代,无论是中国人的科技发明水平,还是生活水准,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当然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远远地高于西方人。最能体现中国器物精神的就是选器和丝绸,选器的功能本来就是盛饭盛菜,用个陶钵和竹筒也能达到,但中国人把它艺术化了,选器出口到西方,让西方叹为观止,它们发现原来吃饭的器具也可以做得这样美。丝绸也同样,把衣料这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化了。

        ⑦而反观当下的“器物精神”,我认为是缺乏的,换言之,今天我们的精神需求是低的或者说是不入流的,大家都奔着利而去,大家从小到大都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赚到更多的钱,很多人没有精神追求。所以一个生意极好的面馆一年要放两个月的假,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天天耗费时间擦洗店面的里里外外也是不可思议的。

        ⑧再看我们使用的一些生活器具,严格地说,都是垃圾产品,并且让人非常奇怪,反而是垃圾产品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市场。

        ⑨也有人把“器物精神”等同于“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只是它的第一个层次,更高的层次就是器物的美化,甚至艺术化,你制作一个物件或是完成一项工作,不仅仅为了实用,而是内心所需,自觉而为,然后乐此不疲。就像那位卖肉的师傅,这样让人低看一眼的行业,里面也可以有人生态度。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开篇写“菊英面馆”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8.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别担心,亲爱的。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1. (1) “别担心,亲爱的”是保尔在安慰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谁?“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一句中“一条道路”是指什么?列举在这条道路上保尔遇到的困难。(至少两方面)
    2. (2) 晁盖因何事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致十八岁

        ①24年前,我在为自己的年青而苦恼,在为朦胧的前程而苦读寒窗,内心充满向往和忧虑……不一样的是,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独木桥,就是考上大学。这桥又老又窄,100个人上桥,能通过的至多5人。5%的胜数,想一想都觉得可怕,何况我就读的中学不是名校,班级也非重点班。也就是说,。5%还要打折扣,折扣下来胜数大概要以千分之来计了。我很多同学就因此而自暴自弃,我一度也加入了其中,把读书当作受刑,千方百计想逃避。我逃避的方式之一是读小说。

        ②那时我并没有想到以后我会写小说,我当时读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一种放弃。但是,谁也想不到我也想不到,小说拯救了我。小说是纸上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生动的故事,有鲜明的人物,有心跳声,有脚步声,有悲欢高合,有情仇恩爱,有强者的身影,有弱者的屈………总之,读小说让我提前领略了成人世界,让稚嫩的我变得有些少年老成起来。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洞开一个小角、一条小缝,你就从黑暗中走出来了。我从小说里粗浅地明白了人生的一些道理,简而言之是一句老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而正是这一点点道理,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动力,指引我走出了困境。

        ③回头想来,青春其实是很苦闷的,孤独是青春的通病,要治愈它关键是要有人与你真心地交流。为什么小说能给年少的我注入活力和信心,大概是因为我在小说世界里找到了朋友,得到了交流。

        ④我是1981年参加高考的,成绩好得“出人意外”:全班第三。榜上有名。第四名就落孙山了。就是说,那年我们班上只有三人上了提档线。命运在关键时刻向我绽开笑颜,但这只是与我的同班同学相比,与众多上榜者相比,我的成绩还是很可怜:只比提档线多了3分半。那时高考录取的程序和现在不一样,所谓提档线其实是体检线,上了体检线的人依然有10%的沟汰率。不用说,如果体检人人过关,我这个可怜的成绩只能归入淘汰之列!

        ⑤体检的前一天,一名大胡子军官悄悄来到我们学校,他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负责招生的领导,他们学院要在我们县招收20名学生。我们学校领导热情地把他请来,希望他“关照一下”。结果,他挑三栋四,挑走了4名同学,都是高分的。自然不可能有我,我连大胡子军官这人都无缘见识,只是知道这件事。

        ⑥第二天,我们都在特定的医院参加体检。被“工院”相中的二十名同学,简直有点根式扬成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到哪里,我们都得让道。负责体检的医生也是一路关照,打乱已有的次序,优先给他们检查。我在一旁羡慕地望着他们,除了羡慕还是美慕。

        ⑦正在我落寞的羡慕之际,机会已经悄悄潜近我:原来拟定的20名人选中,有一半被军校严格的“体检线”挡在了门外。这个消息是秘密的,我是偶然获知的。

        ⑧那天很热,中午休息时,我在医院楼下的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来岁,胖墩墩的,从楼里出来,他显然是来乘凉的,站在我身边。正是中午时分,树是一棵小树,早出的阴凉只是很小的一片,要容下两个人有点难,除非我们挨得紧紧的。见此情况,我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他友好地对我笑笑,和我攀谈起来,我这才知道他就是“工院”负责招生的首长。我当即主动向首长表示,我很愿意去他们学校。首长问了我的考分,认为我的分数确实低了,虽然对我“印象不错”,但跟他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他无法给我机会。但是,后来当首长获悉我的数学是满分、物理也有98分的高分时,他惊疑地盯了我一会儿,让我下午去找他,听他答复。到了时间,我去找他,他正在看我的体检报告。完了,他抬起头对我笑了笑,说:“你要重新体检。”就是说,他已经把我纳入了他第二次拟定的人选中。也就是说,只要我的身体经得起他们军校的考验,我就是他们的人了。

        ⑨我的身体很棒。

        ⑩就这样,大胡子给我签发了录取通知书。当通知书发到我们学校时,老师们都以为大胡子弄错了,专门把我叫去“当面对证”。大胡子见了我,肯定地说:“没错,就是他。”

        ⑪我相信,当时肯定有人以为我在背后做了大量世俗的“公关”工作。其实,我知道,大胡子首长知道,我只是比旁人多了一点礼貌和主动我的客气谦让赢得了首长的好感,我的积极主动又为自己赢得了机遇。

        ⑫光阴荏蒋,流年似水。回忆青春时光,我更加慕美青春的美好。年轻真好!比住洋房豪宅好N次方,比开奔驰宝马好N的N次方。

        ⑬归根结底,每一个人的世界都需要自己用信念去开启,用心血去铸造,用岁月去打磨,用成功去证明。

    1. (1) 文章写作者回忆18岁时的青春记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 (2) 请对选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①小说是纸上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生动的故事,有鲜明的人物,有心跳声,有脚

      步声,有悲欢离合,有情仇恩爱,有强者的身影,有弱者的屈辱……总之,读小说让我

      提前领略了成人世界,让稚嫩的我变得有些少年老成起来。

      ②被“工院”相中的二十名同学,简直有点耀武扬威地出现在我眼前,他到哪里,我们

      都得让道。

    3. (3) “为什么小说能给年少的我注入活力和信心?大概是因为我在小说世界里找到了朋

      友,得到了交流。”你阅读小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试举一例。(60字左右)

    4. (4) 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了写给远去求学的儿子的一封信,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根据本文你对麦加其人和文章风格的了解,请续写这封信省略号的部分。(70字左右)
三、<b>作文(50分)</b>
  • 1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锋锵的号令,出发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出发要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有了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前行中领略人生的风景。

    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