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19-08-28 浏览次数:2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九上·北京期中)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冰雪融化    C . 酒精挥发    D . 矿石粉碎
  • 2. (2017九上·江都月考)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 门捷列夫 B . 达尔文 C . 拉瓦锡 D . 牛顿
  • 3.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 .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 .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 2Cl:2个氯原子 D . 氧化钙中钙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 4. 元素A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m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n , 则A、B两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 BmAn                       B . AmBn                       C . AnBm                       D . BnAm
  • 5. (2018九上·霸州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熄灭酒精灯 B . 倾倒液体 C . 称量固体 D . 检查气密性
  • 6. 下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最大圆圈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①单质、③氧化物                                      B .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 .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 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图Ⅰ 图Ⅱ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I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I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眀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不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岀淡蓝色火焰,生成剌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D . 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9. (2018九上·北京期中)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C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 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3
  • 10.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火灾、爆炸和伤亡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云梦县城区范围内重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下简称禁鞭)的规定,自2015年1月1日零时起。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 11. 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 (1)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用百分比表示)。
    2. (2) 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填字母序号)

    3. (3) 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性质。
    4. (4) 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利用的是。(选填)

      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

      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

      C.沸点的不同

      D.化学性质的不同

  • 1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 (2) A中的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3) B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名称是;通过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4. (4) C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的作用分析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 能除去不溶性固体 B . 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C .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 . 能使河水变得无色澄清
三、填空题
  • 13. 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超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2. (2) 上述粒子中属于单原子分子表示物质的是(填元素符号)。
    3. (3) 已知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
  • 14. 页岩气是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一种新开发的能源。
    1. (1)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则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2) 页岩气做燃料,对于降低空气中SO2含量,解决酸雨污染具有重要作用。酸雨形成过程中,其中部分SO2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SO3 , 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②反应消耗的O2与生成的SO3的分子数之比为

四、实验题
  • 15.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 (1) 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开始收集氧气。③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⑤检验气体。方法是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 (2) 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③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3. (3) 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五、计算题
  • 16.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目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这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

    1. (1) 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 (4) 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