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27 浏览次数:410 类型:中考真卷
一、<b>古诗文阅读(39分)</b>
  • 1. 默写。
    1. (1)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 (2) 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3. (3) 狼不敢前,。(蒲松龄《狼》)
    4. (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 (5)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 (2)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 3.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1) 本文作者是(人名)。
    2. (2) 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 (3) 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4.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 , 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 ,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曾读书

      尝歌

    2. (2)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 .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 . 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 . 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3. (3) 张远度来到“”(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b>现代文阅读(40分)</b>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 (1) 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①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②;③
    2. (2) 第④段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 . 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 . 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 . 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4. (4) 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

        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粉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 (1) “表演”在文中的含义是
    2. (2)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

    3. (3) 对文中画直线部分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 . 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 . 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 . 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4. (4) 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5. (5) 文末画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三、<b>综合运用(11分)</b>
  • 7.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1. (1) 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 .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 .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 .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 .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 (2) 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

      ①互留地址

      ②介绍课文《花脸》

      ③介绍面具知识

      ④与对方打招呼

      ⑤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A . ③①②⑤④ B . ④③⑤②① C . ③①④②⑤ D . ④②⑤①③
    3. (3) 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b>写作(60分)</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