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9-11 浏览次数:62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与运用(22分)</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uó)      执(ǎo)       (bīn)临     (jiāo)揉造作 B . (shì)      诡(jué)      (kè)守      笔耕不(chuó) C . (héng)     (zhì)热      宽(yòu)     三(jiān)其口 D . (qì)       (juàn)养     (zhù)立     (bǐn)息凝神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祥    欹斜    鸠占鹊巢    见意思迁 B . 诋毁    狡辨    振耳欲聋    海市蜃楼 C . 驰骋    要抉    战战兢兢    正经危坐 D . 驾驭    斡旋    心无旁骛    不屑置辩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夕阳西下,磁湖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 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 , 形影不离。 C . 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女排在世锦赛的表现,得到了广大球迷的信赖和很多技术专家的肯定。 B . 在看了吴敬梓描写范进中举的丑态后,令人捧腹。 C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经过漫长奋斗方能实现。 D . 磁湖的渔歌,西塞山的鹭影,东方山的钟声,都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 5. 填入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韩国废除汉字几十年后的今天,韩国日本等国又对汉字“敬为上宾”毕竟汉字在语言表现力、思考能力上的“深思熟虑”高于韩文、日文,汉字的兴盛①________。

    复旦大学邵毅平认为,汉字的命运不是由汉字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力量强弱决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或者复兴汉字,根本原因还是②________。”

    A . ①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②汉字博大精深 B . ①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②中国强大了 C . ①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②中国强大了 D . ①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②汉字博大精深
  • 6.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在我们身边还会看到许多极富感召力的宣传标语。下列标语中你最喜欢哪一条?并说明理由(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

    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②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③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 7.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行路难》(其一)表现李白奋发振作想要实现远大理想的句子是:
    2.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两句写出洞庭湖令人震撼的磅礴气势。
    3. (3) 在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4. (4)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可以净化心灵,正如《与朱元思书》中所说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二、<b>古诗文阅读(16分)</b>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 , 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 .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 .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2.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 .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 .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 C . 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 .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 (2) 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三、<b>现代文阅读(24分)</b>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张慧

    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

        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已无从得知,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但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

    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透露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1904年,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另一边的船票。

        这年,一位来自苏格兰教会的女教师凯特,在原产地湖北宜昌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随后,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伊莎贝尔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新西兰,并将其交给植物学家栽植培育。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与此同时,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

        现如今,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

        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同时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从四川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不。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时一百多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的猕猴桃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 B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拥有适宜猕猴桃种植的有利条件。 C . 猕猴桃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很像。 D . 中国猕猴桃商业在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培育研发力量和消费市场等四个方面位居世界第一。
    2. (2) 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猕猴桃,其作为知名水果的历程可谓“奇异”。请根据你的理解,将文章第二,三部分标题填写完整。每个标题不超过15字。
    3. (3) 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概括猕猴桃远渡新西兰后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 (4) 读完全文,“猕猴桃”和“奇异果”这两种水果名,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耶律忆

        ①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复式洋房。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这是父亲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街坊邻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③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你们要是嫌脏,我就天天打扫;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④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车?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⑤“大爷,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父亲顿时来了精神。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还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看着孩子骑车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谁说我没生意?”

        ⑥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起来,而且修得多是孩子们的车。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孩子们有时候顽皮,会动父亲的工具箱,可他点儿也不生气,笑呵阿地说:“孩子们,玩完了要记得放回原处。”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推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人们则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

        ⑦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人打发时光的好地方。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⑧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万。父亲说:“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人群。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⑩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辣的太阳骑3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裳…

        ⑪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⑫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选自《意林》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 (1) 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老宅拆迁搬入复式洋房

      自卑

      嫌弃

      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

      着急

      父亲修车生意越来越好

      高兴

      父亲送“我”存折缓解压力

    2. (2) 文章第①段写到父亲“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根据你的理解,找出文中两处表现父亲这一“生活的艺术”的细节。
    3. (3)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修车老爹”的人物形象。
    4. (4) 文章第⑫段写到“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请问“这样”是怎样?你认同父亲“这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四、<b>名著阅读(8分)</b>
  • 12. 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好细察看语言野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 (1) 上面的选段出自哪一部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谁?
    2. (2) 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3. (3) 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五、<b>作文(50分)</b>
  • 13.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遗憾,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