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郴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18 浏览次数:50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与运用(24分)</b>
  • 1. 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有哲理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qiáo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bèi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1. (1) 给划线字注音。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o

      bèi

  • 2. 下文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的雨,________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____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________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 . 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 . 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 . 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 . 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 3. 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 , 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 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①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②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③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许多名堂。④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③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A . ①—②之间 B . ②—③之间 C . ③—①之间 D . ④—⑤之间
  •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 .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 .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 6. 在祖国母亲70周年生日来临之际,你校组织“礼赞70周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加。
    1. (1) 【我来留言】在学校举行的“红心向党,奋进70周年”演讲比赛上,你班小海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级微信群中为他留言。
    2. (2) 【我来解说】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到市博物馆参观“建国70周年文物展”,好朋友小海对下边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的正面图像设计创意不太了解,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他解说。

    3. (3) 【我来采访】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打call,大家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

      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刘书记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

  • 7. 古诗文默写。
    1.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
    4. (4)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岁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写)
二、<b>阅读与理解(46分)</b>
  • 8.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这时是上午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康塞尔也为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停下了脚步。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 (1) 选段下面是小海同学阅读时做的两处批注,请结合选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①中感叹的具体内容,再根据你对康塞尔的了解对②作出回答。

      ①海底世界如此斑斓炫目!

      ②康塞尔停下脚步后做了什么?

    2. (2) 语文课上,李老师建议大家组成读书小组对《昆虫记》和《水浒传》进行专题探究,请你根据示例为这两部名著各设计一个探究专题。

      ①《昆虫记》探究专题示例:探究法布尔的观察方法。

      ②《水浒传》探究专题示例: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 (2)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鲁肃过寻阳

      ②未青之技

    2. (2) 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 .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 .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 .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 (4)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1. (1) 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 . 材料二中“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字去掉不改变原句意思。 C . 材料三第二段采取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D . 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属于论述性文字,材料二,三属于说明性文字。
    3. (3) 以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与“单元导读”,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重视朗读课文”?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组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 (1)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①→藏书被烧→②→③→原书出土

    2. (2) 文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 (3) 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4.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三、<b>作文(60分)</b>
  • 13. 从2019年开始,我市中考将体育科目的分值由20分提高到50分。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体育科目纳入中考本来就不必要,还将分值提高就更没必要了。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反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 14. 初中三年,你的学校或班级一定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篮球赛、拔河比赛、元旦晚会……这些活动也肯定给你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啦啦队的加油喝彩、表演者的一笑一颦……请你回忆参加过的一次活动,自拟题目,写一则有特写镜头的通讯。

    要求:①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②能够相对完整地记述活动过程并具体描述活动中某一场景;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④不少于600字。不抄袭本试卷中阅读文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