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9-30 浏览次数:28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字词书写</b>
二、<b >句子默写</b>
  • 2. 用诗文原句填空。
    1. (1) 潮平两岸阔,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3.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4. (4)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5) 苔痕上阶绿,
    6. (6) 斜阳在山,马致远笔下的游子不禁感叹“”;边塞黄昏,王维眼前出现了“”那样雄奇壮丽的景色。
三、<b >综合性学习</b>
  •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材料1:一堂课,让学生们在假日中找到老师,离校不离教;让教师快速成长,积淀 A 更丰富;让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有效,家校共育落到实处。这就是六合区精心打造的“惠万家空中课堂”。……教师在节假日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利用网络平台实时直播,学生在家中通过手机、电脑加入课堂听课,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反 B , 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推动了学校教育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节选自《六合搭建“空中课堂”  推进教育均衡》,《南京日报》3月21日报道)

        材料2: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跟着南京名师在线学习!5月15日上午,南京shuài  C 先在全省推出省市区协同推进的名师公益空中课堂——“金陵微校”,百万南京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名师免费在线辅导。……“使用‘金陵微校’,操作步骤很简单,只需要拍照、提交即可。”科利华中学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栏目是《在线问答》。平时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爸爸妈妈经常也帮不上忙了。现在我可以直接向线上老师提问,老师通过微信一对一讲解,直观、专业还省时间!”

    (节选自《辅导孩子不用愁 “金陵微校”让名师提供免费精准辅导》,荔枝新闻网报道)

    1. (1)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    B.    C.

    2. (2) 假如你是校园广播电视台的小记者,为了更好地实施空中课堂,你准备采访参与学习的学生家长,请把你的问题设计写下来。

    3. (3) 综合上面两则新闻,你想对身边的正准备上补习班的小棠同学推荐“空中课堂”,把你的推荐语写下来。
四、<b >名著阅读</b>
五、<b >诗歌鉴赏</b>
  •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 (1) 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的情感。
    2. (2) 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六、<b >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进学斋记

    [宋]张耒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蒸,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皙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之箦 , 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攮掇其土苴 , 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宦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以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 , 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箦(zé): 竹编床席。相传曾子为维护礼法,临终前坚持换掉了大夫专用的席子。③攮(nǎng)掇其土苴(jū):摘取其中的糟粕。④向,朝北开的窗户。

    1.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仕则冠而弃之/免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B . 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其两膝相者(《核舟记》) C . 固已大矣/渔人甚之 (《桃花源记》) D . 朝夕处其中/颓然其间者(《醉翁亭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3. (3) 选文第一段通过举例论证了“”的观点,再以作对比,强调了自己的结论:(不超过20个字)。
七、<b >现代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当老人变成孩子

    刘墉

        天热,吃凉面。

        “你不知道吗?我从来不爱吃面。”87岁的老母,居然把碗一推,转身去冰箱拿了面包和肉松。一边把肉松往面包里夹,一边没好气地说:“看到面,我就想起你老叔,想起他,我就有气!那年,我刚嫁到你们刘家,你奶奶怪,你老叔更混蛋。给他做了面,他偏要吃饺子;等他吃完饺子,我回头吃那碗面,早凉了,我一边吃,一边掉眼泪。告诉你!记住了!妈从那时候开始,就恨吃面。”

        吃完饭,一家人在餐桌上吃水果。5岁小孙女的水果,照例由奶奶料理。

        将近90岁了,老人家的手还挺稳,削完了苹果又切桃子。

        “我要桃核!”小孙女喊着,“我要去种。”

        “种桃子干什么?”老奶奶停下刀,叮嘱着小孙女,“要种杏,别种桃!”

        一桌人都怔了。“‘桃’就是‘逃’!我逃一辈子了,先逃‘老义军’(军阀),再逃小日本,还逃得不够吗?”老奶奶喃喃地说,“所以要种就种杏,幸幸福福过几年太平日子。”

        不知为什么,跟着老母四十多年,最近却听了她一堆新故事。说实在话,我从不知她不爱吃面,也不晓得她忌讳种桃子。怎么一下子,全出笼了?连最近小女儿跟她学的儿歌,都是我以前没听过的。

         “怎么没听过?我从小就唱!”老母还不承认,“我爹教我的。”

        最近提到我外公,老母的表现也不一样了。以前她恨他,恨他又娶了个小,现在却“我爹、我爹”叫得愈来愈亲切。好像她缩小了,我外公又站在了她的面前。

        于是那个原来所谓不苟言笑、偏心、重男轻女的老头子,便一下成了会说故事、会唱儿歌、会买咕咕钟的“好爸爸”。

        “我爸爸也一样。”一位老朋友颇有同感,“以前提到我爷爷,他都好像要立正似的,说‘我的父亲’。可是这两年不同了,他会说‘我阿爸带我去抓鱼’,‘我阿爸教我游泳’。当你看他说话的样子,他不再是我的爸爸,倒成了一个孩子。”

        老人家确实愈来愈像个孩子。过去她很不喜欢小孩,后来只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现在则只要是孩子,她就喜欢。

        有一天,妻带她从外面回来,看她提个重重的塑胶口袋,我问她买了什么。

        “买什么?你不会感兴趣的!全是糖,给小孩吃的。”

        每次有小孩来玩,不论是亲戚的小孩,或邻居的洋孩子,就都往她的房里钻。每个人出来,都鬼鬼祟祟的,捂着口袋。说老奶奶叫他们别说,把糖偷偷吃掉,或藏起来。

        只是老人也像孩子般,愈来愈跟人分你我。好比爱藏玩具的孩子,什么东西都要是自己的。

        原来一家人围着看电视,现在老人也叫我又为她买了一个,放在她的房间,常躲在屋里自己看。还把小孙女找进去,和她一起看卡通。

        她真成了个孩子,使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喜欢用纸盒子和脚踏车围成一圈,然后躲在里面,说那是他的家。过去年轻时,她喜欢串门聊天,现在还喜欢,只是不再出去串门,而希望别人来我们家,而且最好是能进她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跟她讲悄悄话。

        有一天,我在花园工作,老母迈着解放小脚,一步步凑过来,又拉着我的袖口,走到院子一角,神秘兮兮地说:“来!妈问你,你赚的钱,够不够下半辈子花?人都会老,别一天到晚乱花,存着点儿,等老了用!”

        我笑了起来:“原来是这事,干吗神秘兮兮的?”

        “当然了!咱们娘儿俩,总也有点悄悄话吧!?”老人居然转过脸去,有点激动,“你知道吗?咱们好久没说私房话了。”

        母亲老了!

        我常得听她进浴室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也在每晚就寝之前,先推开她的房门瞧瞧。

        看她一个人睡着,昏昏的夜灯,映着墙上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有着一种莫名的感伤。突然觉得这老人家,跨过87年的岁月,此刻,却缩在床上,如同我5岁的小女儿,需要关爱和保护。

        “去买一张轻便折叠的轮椅,”我对妻说,“明年春天,带着她一块儿,去迪斯尼乐园。”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删改)

    1. (1) 母亲的“一堆新故事”有哪些?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2. (2)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老母迈着解放小脚,一步步凑过来,又拉着我的袖口,走到院子一角,神秘兮兮地说:“来!妈问你,你赚的钱,够不够下半辈子花?人都会老,别一天到晚乱花,存着点儿,等老了用!”(如何理解母亲的“神秘兮兮”?)

      ②突然觉得这老人家,跨过87年的岁月,此刻,却缩在床上,如同我5岁的小女儿,需要关爱和保护。(“缩”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 (3) 原文在“母亲老了。”这一段之前还有一些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话,请你结合上下文试着进行补写。50字左右。
    4. (4) 说说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网络进入“我是你爸爸时代”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未来世界更可能是由高科技公司严密掌控下的人类社会,它们不单决定一个人何时生,何时死,更决定了一个人何时哭,何时笑,甚至是如何思考。

        过去十年里,我看着亚马逊的图书推荐从莫名其妙变得异常精准,仿佛隔着屏幕坐着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我的熟悉程度在与日俱增,我已经不需要说任何话,他就能向我推荐一批我绝对不会放过的书籍。亚马逊能做到这一切,基于它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我的浏览和购买行为的分析。因此,在一次次购物过程中,亚马逊逐渐了解我,可以越来越精准地做出推荐。

        如果亚马逊更进一步呢?

        举个例子,假若我是个地心说支持者,在亚马逊上不断购买相关的书籍,而亚马逊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觉得有责任推荐日心说。于是,它根据既往的用户数据,寻找到一套最有效的书单,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渐渐地对地心说产生怀疑,然后发生动摇,最终投向日心说的怀抱。当然,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地心说或日心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亚马逊拥有的这种科技能力本身。假设让一个人从地心说支持者变为日心说支持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那么,如果亚马逊想要改变用户的其他认知呢?

        这是用户自我发展的偶然,还是亚马逊利用技术造成的必然?换一句带有男权社会色彩的话来说:亚马逊究竟是你儿子,还是你爹?

        以“今日头条”为例。作家无论在平台上发送任何内容,系统都会先尝试着给予一定数量的推荐。比如说把这条内容推送给一万人,然后计算这一万个人里会有多少人愿意点开阅读。如果比例达到标准,就会向更大范围的用户进行推送;如果达不到标准比例,那么就会停止推荐,让这条消息自然沉底。这相当于给每一个作家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而且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以给出反馈——读者喜欢或者不喜欢。同样,如果你是一名读者,在每次给你推送的消息,系统会检测你点开了哪几条。然后在下一轮推荐时,去掉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主题,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于是,你越点越多,你想要看的也越来越多,最后根本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你的订阅和阅读从一种主动行为,变成一种被动行为。你最终能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而是由系统决定——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回到亚马逊的问题上来,如果是系统“希望”你看到什么的话,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选择,还是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造成的某种必然?

        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时代”?这就是,科技公司认为它们比你更懂你,它们的判断高于你的判断,它们的意志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

        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作为单纯的消费者而存在。互联网公司无论提供的是服务还是内容,用户的主要行为是消费。但是,在“我是你爸爸时代”,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不单要消费内容和服务,还需要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这就是各种智能算法不断被诟病,但是科技公司依然在不断加大投入和执行力度的原因——它是有效的,受到智能算法控制的用户,能够产生设计者所期待的行为,得到他们想要的数据。

        而你的意志呢?你的意愿呢?你的选择呢?这些事情好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我认为,“我是你爸爸”的背后,潜藏的逻辑是:一小部分人高于另外的多数人,前者可以决定后者的行为。从决定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逐步演进到决定他们相信什么、赞同什么以及认同什么。因为前者比后者聪明,而且占据技术上的优势。

        未来的高科技公司,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控制你看到的每一个网页、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路边灯箱,或听到的每一句广播,影响你的潜意识,让你莫名其妙辞掉工作,醒悟过来时发现自己站在某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边,只不过是因为当地企业向网络公司支付了一笔高额旅游推广费而已。

        网民喜欢叫这个“爸爸”,那个“爸爸”,可能他们都是对的。

    1. (1) 浏览文章,说说“我是你爸爸时代”有何时代特征?
    2. (2) 编写阅读提示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为本文编写一段阅读提示。50字左右。
    3. (3) 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转发到了朋友圈,引起广泛讨论。联系生活,请你针对网友的留言作出回复。

      网友甲留言:科技即将控制人类?是不是杞人忧天了?

      网友乙留言:读完文章,惊悚。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心就被绑架了,我还是我吗?

      你的回复:

八、<b >命题作文</b>
  • 9. 作文

        2019年5月,一年一度的南京市汉语活动周如约而至。莉莉同学参加了活动周中的“课本剧”展演。为了本次展演,莉莉又是写剧本、又是搞排练,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妈妈看了很是心焦,忍不住劝说:“尽做无用功,中考又不考这些。有这时间,不如多写几张试卷呢。”莉莉听后,陷入了沉思……

    请依据此情境,以“也说‘无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