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16 浏览次数:3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b>积累运用(20分)</b>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杜甫的诗句“为人性pì①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历来脍zhì②人口。但一般都仅仅从杜甫作诗刻意求工、重视词语锤炼的角度来理解,很少有人去阐明这两句诗的理论意义。实际上,杜甫写下这两句诗,不仅是对他自己创作精神的描述,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诗歌语言的创新问题。因为“语”若要“惊人”,就不能陈陈相因,落入窠臼 , 而必须别出心裁,戛独造。

    (节选自《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ì

      人口

    2. (2) 划线字“戛”的正确读音是(    )
      A . jiá B .
    3. (3) 结合语境,选择划线词“窠臼”的正确解释(    )
      A . 门臼 B . 老套子 C . 牢笼
  • 2. 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

    A .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 3. 古诗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歌,可以怡情悦心。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①”让我们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性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②”启迪我们在水光山色之间净化心灵,保持本真;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③”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④,谁家新燕啄春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留恋;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⑤“”让我们感受到人生跋涉、进取的艰难;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让我们感受到送别者的柔情;读古诗:⑦“。”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 4.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光;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各臻妙境。

    (选自《小窗幽记》)

    1. (1) 参考《象形字典》中“许”的义项,文中划线的“许”的意思为

    2. (2) 文中划线的词“乃”与下列句子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 悟前狼假寐《狼》) C . 未休兵(《月夜忆含弟》)) D . 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二、<b>阅读理解(57分)</b>
  • 5.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同钢铁般坚强,在成长路上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 6. 小说《基地》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都具有“幻想”这一特点,但又有区别,任选其中一部,结合内容分析其不同的特点。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①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妙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妙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牛,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妙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于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做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瓢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著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著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来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晚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晚,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哪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还有一件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缺练,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此炒面爽口。

        ⑦我们都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练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往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请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⑧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⑨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 (1) 【美食之趣】通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思维导读图。

    2. (2) 【语言之关】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3. (3) 【文化之美】汪曾祺的散文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诗词文化……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这些“文化味”是否冲淡了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
    4. (4) 【情感之美】细读文章,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作者说“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可见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动乱生活的不满之情,你怎么看?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智慧城市创建现状

    图1: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德勤《超级智慧城市报告》

    2012年12月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的条件,开始试点城市申报。

    2013年1月  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

    2013年8月  国家住建部再度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首批90个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2015年4月  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300个。

    2016年  国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过程。

    “十三五,将组织100个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

    图2: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演进,德勤《超级智慧城市报告》

    智慧城市创建效益

        近年来,各国纷纷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的数字和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入城市系统,将实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到用户指尖,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同时,也让城市管理者能够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提升城市竞争力;缓解因城市人口增长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基础设施需求压力,实现以可负担的成本改善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愿望。

        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建设也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实际效益,比如经济增长、交通优化、医疗改善、犯罪预防、环境保护、失业率降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已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在于先进科技,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的智慧城市创建

        我国目前已实现智慧城市多领域开发。通过收集和开发城市居住者在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时产生的大量数据,形成城市大数据,在挖掘和分析之后将结果反馈到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是智慧城市的有效支撑,机构获得全面、越实时,它们就越有能力观测事件发生的详情、分析需求模式的变化,从而采用响应更及时,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并配合以智能工具可以实现城市的交通优化、医疗改善、犯罪预防、环境保护等多重城市治理的目标,也可以节省城市居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甚至加强居民的社会关系。比如,在成市生活领城,广泛在车辆上安装的GPS定位系统是智能地图的数据来源,反映在用户的终端上,可以提供道路实时拥堵状况的参考;家用安全系统能检测室内湿度、温度、天然气浓度,以及摄像头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并通过手机终端提醒户主;医生用智能技术跨区域操控机械手臂完成手术,改善空气治理方式……

    小甬、小真、小智、小慧读完材料后提出了见解和困惑,请你和他们一同讨论。

    1. (1) 【初读·判】以下是四位同学初读文章后的看法,你认为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小雨: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 B . 小真:我发现近年来,我国的智慧城市创建速度快、规模大。 C . 小智: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能提升城市竞争力,但运行成本较高。 D . 小慧:我认为采集和运用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有力支撑。
    2. (2) 【细读·释】从编辑文章的角度来看,小面认为“智慧城市创建现状”这一板块内容是多余的,你是怎样认为的?并阐述理由。
    3. (3) 【深读·探】这篇文章将刊登在《百科知识》杂志上,下面是小真和小智提供的标题,你认为谁的标题更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阐明理由。

      小真:智慧城市“智慧”在何处

      小智:城市走向智慧化管理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悲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惠,死于安乐》)

    1. (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2) 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男同学:文章从国家角度阐述了国家兴盛在于具有忧患意识的道理。

      女同学:是的,文章用历史名人的事例阐述了的道理。

    3. (3)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链接材料一】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苛政猛于虎》)

      【链接材料二】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目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式:同“轼”,指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②壹似:确实像,很像。壹,确实,的情。③舅,当时称大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④识(zhì):同“志”,记住。⑤令:限令。⑥疏军:撤兵。疏:散,撤。⑦谍:刺探军情的人。

      ①给链接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②从链接材料中找出阐述文章观点的句子。

      ③忧患意识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核,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美德,请你根据链接材料,根据说明忧患意识在孔子、文公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10.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敲”“落”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陂:池塘的岸。②清:水波纹。③腔:曲调。

三、<b>写作(68分)</b>
  • 11. 一年一度的学校读书节即将来临,班级为了配合本次活动,将举行“谈读书”主题活动,你将在本次活动中发言,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则发言稿,字数100字左右。

    写作助手:①观点要鲜明,对读书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要谈清楚要说的几个方面内容。③语言简洁明快,要运用通俗化的语言。

  • 12. 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何必伤心难过。

    要求:①可以据此开头续写故事,可以据此发表见解,也可以叙写经历。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