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16 浏览次数:341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与运用(15分)</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àng)    婆(shuō)     (juàn)妙     眼花(liáo)乱 B . (cén)寂     (chǔ)藏      清(xī)       小(tí)大做 C . (cè)隐      (qián)诚     (pǔ)育       因地(zhì)宜 D . (xī)      热(chén)     (lí)歌       余音绕(liáng)
  •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的________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 . 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但是 B . 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而是 C . 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而是 D . 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但是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 , 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 , 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 , 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 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 . “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 .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 .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天净沙·秋思》。 B . 《西游记》中的唐僧在五行山揭去观音菩萨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 C . 《红岩》中的江姐对党忠诚,面对特务把竹签子钉进十指的酷刑,她坚贞不屈。 D . 《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遇到的小人国国王贪婪残忍,大人国国王贤明正直。
  • 5. 诗文填空。
    1.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3. (3) ,何似在人间?
    4. (4) 学而不思则罔,
    5. (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二、<b>阅读理解(55分)</b>
  • 6.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 .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 (1)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何世(《桃花源记》) B . 为术备            世人爱牡丹(《爱莲说》) C . 及公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司农之粟          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4. (4) 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 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权威发布】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

    【时事聚焦】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已成为一个定大命题并引发各方关注。

    (《中国教育报》)

    【城市声音】

        2019年2月23日,由辽宁省体育局、辽宁日报社、沈阳市体育局组办的2019“盛京杯”中国·辽宁全国媒体人高山滑雪邀请赛暨沈阳市首届国际青少年滑雪邀请赛,在东北亚滑雪场隆重举行。此项赛事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青少年滑雪送动员前来参赛。场上,选手们激烈竞技;场下,他们交流经验并互相鼓励。

    (《沈阳晚报》)

        沈阳市某中学秉承“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将体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在坚持开展“两操一活”(广播操、校操和大课间活动)活动的同时,并设排球、足球等多门校本课程,这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19年6月4日,沈阳首条炫彩跑道正式亮相浑南区莫子山公园。跑道全长2.5公里,宽度2~4米,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和陶瓷颗粒铺制而成。这是目前全国最长、规模最大的炫彩跑道。跑道在夜间会呈现炫彩图案,为跑步爱好者,尤其是夜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夜跑空间。

    (《辽沈晚报》)

    1. (1)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权威发布】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公众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方面的消费增速明显,分别达到39.2%和47.5%。 B . 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C . 沈阳市首届国际青少年滑雪邀请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交流的平台。 D . 目前全国最长、规模最大的炫彩跑道正式亮相于沈阳浑南区莫子山公园。
    2. (2) 请结合【城市声音】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理念先行助力素质教育

      下联:

  •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纪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里中闪出一种是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注】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1. (1) 阅读选文①~⑥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①~⑥

      ⑦~⑪

      ⑫~⑮

      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3. (3) 选文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
    4. (4) 选文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5. (5) 请分析选文第⑬段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

    6. (6)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 1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4. (4)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演讲、辩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言之成理。 B . 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C . 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轻视语言的力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轻则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重则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 . 语言和行动关系密切: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三、<b>写作(50分)</b>
  • 11.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多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二)人:象形字。《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人”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侧面站立着的人形。

        “人”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站着,不仅脊梁挺得直直地站着,灵魂也站着,思想也站着。

        “人”为什么要有左右两条腿?因为一条腿难以站稳,一条腿难以行进。再伟大的一条腿离开了同伴也无法走路,再强壮的一条腿离开了同伴也只能是残疾。

        “人”的两条腿为什么要分开,而不是并在一起?因为只有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才能疾步行走。如果两条腿同时起步,都争着向前、互不相让,结果是谁都无法行走。

        “人”字多像一个三岔路口——人生岔路口无处不在,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命运因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走出不同的人。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