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五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09 浏览次数:27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沼气生产 B . 石油蒸馏 C . 转炉炼钢 D . 高炉炼铁
  • 2. 某联合研究团队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影响。根据分析,黑碳主要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其次是家庭火炉中燃烧的某类型木材和煤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开发新能源汽车,努力提高空气质量 B . 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 . 家庭能源结构有待革新 D . 煤是重要的能源,但煤燃烧产生的黑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 3.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羊毛与涤纶—灼烧 B . 铝片与银片—加稀硫酸 C . 硬水与软水—过滤 D . 食盐水与食醋—闻气味
  • 4. (2017·博白模拟) 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 . K2Cr2O7属于氧化物 C . 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 . 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 5. 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 . 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D . 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 6. 今年3月22至28日 “中国水周”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 水分子无法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C . 水体中N、P元素含量越高,水质越差 D .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 7.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闻气体的气 B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 过滤液体
  •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 . 碳是非金属元素 C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 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
  • 9. 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
    A . S+O2 SO2 B . CO2+H2O=H2CO3 C . HCl+NaOH=NaCl+H2O D . CH4+2O2 CO2+2H2O
  • 10.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 .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D .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二、填空题
  • 11. 下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各写出一种即可)
    2. (2) 加压在小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3. (3) 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
    4. (4)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的方法。
三、流程题
  •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1. (1) 按物质的分类标准,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 (2) “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3. (3) 写出SiHCl3(粗)和氢气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4. (4) 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填化学式).
    5. (5)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 , 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四、实验题
  • 1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 (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
    3. (3)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通入。
    4. (4)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五、科学探究题
  • 14.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①(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②(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1. (1)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①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2. (2) (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

  • 15.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 , 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 (1)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2. (2) 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

    3. (3)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

      猜想3: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六、计算题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稀硫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 (1) 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2) 求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