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12-23 浏览次数:2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新添加的题型
  • 1. 学校组织学生去首都博物馆开展“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语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 (1) 活动前,同学们查找到下面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①今年时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为我国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的人民艺术家,由老舍纪念馆等单位牵头承办的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系列纪念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我们不仅能集中欣赏到充满老舍元素的艺术展览,还能聆听围绕老舍作品展开的专家讲座。

          ②老舍的作品,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白”,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基础上的妥tiē , 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有人这样评论老舍先生:他使语言脱去自然形态的粗与随意,炼成金子,,如同一件精雕细刻的瓷器。

      ①文段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依据拼音写汉字和对“赏”字笔顺描述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粗(zhuó)         妥贴       “赏”的第一笔是“丨”

      B.粗(zhuó)         妥帖       “赏”的第一笔是“丶”

      C.粗(zhuō)         妥帖       “赏”的第一笔是“丨”

      D.粗(zhuō)         妥贴       “赏”的第一笔是“丶”

      ②给文段①横线内容依次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引号     引号        B.引号     书名号

      C.书名号   书名号      D.书名号   引号

      ③文段②结尾处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

      B.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

      C.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

      D.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

    2. (2) 进入展馆,同学们来到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巨幅图画前,围绕作品展开讨论。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依据《骆驼祥子》原著,给下面三幅图画排序。

      甲                             乙                              丙

      ②下面语句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对这些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语境:祥子通过努力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把车比作武士的徽章,表明了这辆车对祥子的重要性,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荣誉的象征。

      B.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语境:祥子被大兵抓到军营,有了逃跑的计划。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写出了祥子当时又惊又喜、又怕又累的复杂心理。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语境:祥子在烈日下出去拉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写出了柳树失去活力的状态,突出了天气的炎热,让祥子苦不堪言。

      D.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语境:一场暴雨,给大杂院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一场看似平常的暴雨,却能要了底层百姓的命,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3) 观看展览时,同学们发现,老舍先生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一副自勉联,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将“著”“尊”“李杜”“春秋”填入对联的适当位置,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的方格中。

      上联:报国文章

      下联:攘夷大义

      ②对联中的“春秋”让我们联想到了儒家“五经”中的《春秋》。孔子编订的《春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朝代)(人名)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编年体历史巨著。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就选自这部书。

    4. (4) 艺术是相通的,老舍先生不仅文学造诣极深,书法也很有特点。对下列四幅老舍的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 . 甲为楷书,笔画平直,方正端庄。 B . 乙为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C . 丙为篆书,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D . 丁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5. (5) 看过展览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留言。阅读甲乙两位同学的感受,完成各题。

      学生甲: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以京味文化为母体文化,作品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充实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学生乙:老舍的作品于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命运中,透出人间的底色和冷暖;于曲折故事里,折射出深刻的人性。老舍写百姓的生活,一面是对于弱小者的同情,一面是鲁迅式的批判。他的思想隐含在结构与细节中,能经得住长久的内心咀嚼。

      ①学生甲在自己的感受中运用了成语 “独树一帜”。下面语句对此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擅长书法,他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B.苏轼擅长书法,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独树一帜,并称宋代四大家。

      ②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老舍作品在学生乙心中的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忧心忡忡         B.家喻户晓          C.诲人不倦             D.耐人寻味

  • 2. 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 (1) 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填序号)

    2.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 .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 . 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 (3) 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①②空用原文问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句子默写
  • 3. 句子默写
    1. (1) 双兔傍地走,?(北朝民歌《木兰诗》)
    2.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 (3)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4. (4)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5. (5) 暮春时节,百花将谢,却见有柳絮迎风飞舞,恰似韩愈在《晚春》中描绘的一句:

      。”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 比喻 ,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
    2. (2) 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   )
      A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四、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作为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半世纪以来,凡尔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各国潜艇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是黄旭华。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不久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潜艇专家并对中国施加压力。

        黄旭华受命于危难之间,他决心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默默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奋斗着。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他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潜艇的性能。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300米在南海做深潜试验。历史上多有潜艇试验人员葬身海底的先例,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还是坚持亲自下潜。潜艇在水的压力下咔咔作响,仿佛随时可能破裂,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黄旭华由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他进行科学探索的巨大勇气和无畏的献身精神震撼了世人。

        黄旭华为我国的海洋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1. (1) 黄旭华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儿子。他的事例不禁令同学们联想起《论语》中对“君子”的有关论述。下列语句不能用来阐述黄旭华事迹的一项是(   )
      A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B .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 . 君子主忠信。 D . 君子不器。
    2. (2) 你觉得《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与黄旭华在精神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和小说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答:我觉得尼摩船长与黄旭华都具有的精神。我的理由是:

  • 6. 阅读《父爱之舟》,完成下面小题。

    梦醒时分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我记着父亲的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粮、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店。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tiào)粮]卖出粮食。

    1. (1) 阅读文章④-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

      ①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③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④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2. (2) 这篇文章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从第⑥段或第⑨段中选取语句进行批注,说说作者是如何在细微之处表现父子深情的。

      我选的语句:

      我的批注

    3. (3) 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这与后面当他梦醒时忆起父母“枕边一片湿”并不矛盾。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五、综合性学习
  • 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个年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2019年2月3日始,央视新闻频道在春节期间连续八天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第一集《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这场快闪温暖机场》拍摄于首都国际机场:温暖的旋律从T3航站楼传来,行色匆匆的旅客放慢了脚步,在央视新闻频道多位主播及中国爱乐乐团的带领和感染下,从惊喜到感动,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材料二:

    2019年4月26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谈到,我们要努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科技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探月,“北斗”棋布,“蛟龙”入海,“松科”钻地;“墨子号”量子卫星国际领先,“振华30号”起重船世界最大,_________……

        我国还创造了无数的工程奇迹: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首个“智能码头”上海洋山港、世界最大空港大兴国际机场……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

       

    1. (1) 根据语境,将下面三个短语依次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序号)

      (甲)可持续    (乙)惠民生    (丙)高标准、

    2. (2) 阅读(材料三),结合图表,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 (3) 假如你正置身于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拍摄现场,你会用怎样的情感唱这首歌?请阅读(材料一),从歌词中任选一二句,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你这样唱的原因。
六、命题作文
  • 8.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父亲像一叶小舟,无怨无悔,载着儿子从人生的一个阶段划向成长的另一个阶段;老王像一棵枯树,外表粗拙,历经苦难,始终保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也许你身边的某个人也会让你想起暖阳、明月、小草、雄鹰……

    请将“他(她)像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请以“在祖国百年华诞的那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②字数500—800。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