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9-09-11 浏览次数:2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综合题</b>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计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lǚ),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qiè

      而不舍

      炯目光

    2. (2) 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错别字。

      改为改为

    3. (3) 文中“仰之弥高”中的“弥”的意思是
二、<b >文言文阅读</b>
  •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 (1)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时期的家。
    2.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

      ②陶后有闻

      ③转运使王逵深治之

      ④将弃官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 (4) 【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
    5. (5) 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三、<b>句子默写</b>
  • 3. 默写填空。
    1. (1) 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2. (2)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3. (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
    4. (4) 陆游《游山西村》中既写出了山水之景繁复幽静的特点,又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5. (5)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
四、<b>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 (1) “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2) 文中画线句子是斯科特日记中的两段话,仔细阅读,说说这些话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3. (3)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哪里?“伟大”又指什么?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秋

    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原文是:

        ⑨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⑩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⑪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⑫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 (1)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刚看到玉簪花“圆鼓鼓的棒槌”时,作者先是“一惊”,随即“”,接着文章描写了玉簪花的生长形态、特点及作用,然后笔锋一转,从第段开始由物及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最后作者在“”诗句的反复吟诵中达到“”的境界。

    2. (2) 作者笔下的玉簪花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3) 阅读第⑤段,品味句子,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语言简炼,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 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反复吟诵,传递了一种珍惜现在时光,品味人生真谛的悠然境界。 C . “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D .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特有的芳香。
    5. (5)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文章题目“报秋”有哪些含义?
五、<b>名著阅读</b>
  • 6.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1. (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人名),他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2. (2) 用自己的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
    3. (3)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中的“很多”是形容词。 B . “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一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C . “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 . “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六、<b>综合性学习</b>
  • 7. 最近,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解一解】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汉字中的任意一个。

      备选汉字:相    从    闷

      示例:您,趣解: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2) 【品一品】这两则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各表现了店主怎样的心态?

    3. (3) 【选一选】请把王安石《元日》诗中与对联有关的一句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b>命题作文</b>
  • 8. 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作文①题目:我的偶像

    作文②根据下面的提示,将文题补充完整后作文。

    成长中的我们总是充满着奇思妙想,我好想“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

    请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出现的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