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2016)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十九 黔之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2-29 浏览次数:2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无驴   事者   远 

          稍近益  以为且己也

  • 2.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憖憖     虎大    

    习其声  驴不   之曰    止此耳     

  • 3. 《黔之驴》选自,作者,字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 4. 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相对的文体。唐朝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 5.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 虎因喜,计之曰 D . 稍出近之
  • 6.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 .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 . 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二、问题理解
三、课文阅读
  • 21.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以为神,蔽林间之。稍出近之,慭慭 , 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   )。


      A . 载以入(用船)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庞然大物。 B . 蔽林间之(偷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 . 习其声(渐渐,更)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 . 驴不胜怒,之(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2. (2)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

      A .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 . 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 . 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 . 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四、拓展阅读
  • 22.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屠乃奔倚下     一狼洞 B . 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 . 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 又数刀毙       久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 . “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 . 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