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

更新时间:2019-07-30 浏览次数:44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字词书写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xiǎng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________听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yǐng。

    (摘自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1. (1) 划线字“重”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òng B . chóng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ǎng

      yǐng

    3. (3) 根据句意,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二、句子默写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3. (3)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4) ,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题入水楼》)
    5. (5) 春天一到,苏堤、白堤就成了鸟的世界,它们时而嬉戏花树,时而衔泥筑巢,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
    6. (6)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暗写环境恶劣、英雄失路之悲慨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
  • 3. 学校要求教室里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四、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
    1. (1) 下面诗句节选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时中国正处于时期。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2. (2) 假如《水浒》中人物穿越到上面这个时期,会有怎样的表现?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性格及其经历简述理由。

      A.宋江     B.林冲     C.孙二娘

  • 5.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书目

    阅读策略

    讽刺艺术具体呈现

    问题与解析

    《儒林外史》

    关注独特的讽刺艺术

    Ⅰ来源于真实的作品题材

    (批注1)作者遵循真实性原则,从①、官绅形象、形形色色的假名士三类人来写“自所闻见”的熟悉人物。他将这些人物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文笔达到“以公心世”之目的,表现出了巨大的讽刺力量。

    Ⅱ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

    (批注3)周进,六十多岁了,连个秀才也不是。当他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看见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众人把他救醒后,周进又是一头撞去,继而放声大哭起来,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见众人借钱给自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磕了几个头。再不哭了。

    这里“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的讽刺艺术的妙处是:②

    Ⅲ运用夸张的细节描写

    (批注4)第五回中,有这么一个故事:③,故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运用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

    刘国芳

        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

        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

        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

        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

        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

        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

        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

        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

    1. (1) 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金:小说以“换糖”为题,文中的孩子分别用什么东西来换糖呢?

      小语:我知道,孩子先用“①”来换糖,再找了“②”来换糖。

      小文:是的,小说中明确写了孩子两次“换糖”的事情,后来,孩子没有东西换了,但换糖人还是③

    2. (2) 联系上下文,揣摩相关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①小东要在课堂上朗读下面这段话,请你指导他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②文中6次出现了“仍”字,请结合文意,分析这个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3) 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 (4) 读了这篇小说,小金、小东、小语因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作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小金:我觉得这篇小说在歌颂真善美。

      小东: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语: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脑如玉

        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

        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

        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⑨Ⅰ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Ⅱ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Ⅲ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Ⅳ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Ⅴ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Ⅰ不要轻易急于站队;Ⅱ_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

        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

        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选自2017年2月27日“中国社会学”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1. (1) 词典里只有“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守脑如玉”是作者新的说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2. (2) 文中第⑥段划线处有一句引用评论家的话,请根据文意,选择最合适的一句是(    )
      A . 恶,莫大于轻浮。 B .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C . 评论主体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评论平台前所未有的广阔,评论门槛前前所未有的开放,这并不全是坏事。 D . 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3. (3) 关于如何“守脑如玉”,作者在第⑩段提出了建议。请按照作者表达的句式,再增加两条你认为必要的条目。
    4. (4) 连续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假如,微信上在传下面这则消息。你会马上转发到自己的手机朋友圈吗?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六、诗歌鉴赏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迥:远。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

    洞庭湖的景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七、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侠戴渊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魔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 , 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虞预《晋书》曰:“机荐渊于赵王伦曰:盖闻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显;孤竹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伏见处士戴渊,砥节力行,有井渫之洁,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诚东南之遗宝,朝廷之贵璞也。若得托迹康衢,则能结轨骥騄;耀质廊庙,必能垂光玙璠。夫枯岸之民,果于输珠;润山之客,烈为贡玉。该明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伦即辟渊。”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著,刘孝标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注】①裁渊,字若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东晋大臣、名士。②辎重:行李。辎,一种可载重的有帷盖的车。③胡床:一种坐具,即现在的折叠椅,可收拢,可打开,可躺可坐。④峰颖:像关出众。⑤繁弱: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把弓。⑥孤竹: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渊便涕         临表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 . 投剑机         微斯人,吾谁与?(《岳阳楼记》) C . 乐志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也。(《醉翁亭记》) D . 诚东南之宝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出师表》)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3. (3) 小文同学读了以上选文中刘孝标的“注”时,产生了疑惑:为什么陆机推荐戴渊的信中要写到神话中的弓“繁弱”和古代的管乐器“孤竹”呢?请你帮他解惑。
    4. (4) 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评价戴渊和陆机,并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理由。
八、语言表达
  • 10. 浙中生态廊道·2019金东乡村绿道马拉松赛将于4月21日在金东举行。下图是金东乡村绿道马拉松的标识。作为东道主,请你向前来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朋友们介绍这个标识的构成及寓意。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50字)

九、话题作文
  • 11. 重磅征稿

        “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暨第二届“宋瀛杯”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金东区举办“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暨第二届“宋派杯”文学大赛。金东,孕育了开国文臣宋派、诗坛巨匠艾青、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金东,琐园、蒲塘、山头下等古村落古朴惊艳;金东,“农村居家养老”“垃圾分类”闻名全国;金东,古婺窑火、木版年画传承传统艺术……举办此次征文大赛旨在传承历史文脉,提炼金东人文精神,挖掘更多优秀作家,创作更优文学作品,提出更佳真知灼见,更好推动“人文富区”战略实施。活动将设置创作奖和网红奖。创作奖设一等奖3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1200元;三等奖9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若干名,奖金各300元。网红奖,10名,奖金各800元。

        征稿要求:

        ①文章体裁: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诗歌除外)。每篇不少于500字。

        ②内容要求:必须以一句话提炼“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可以用作标题或副标题,也可在文末点题)。

        ③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投稿邮箱:idw3186@163.com。

        金华市金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金华市作家协会

        2019年3月29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