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

更新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1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ī)  书(zāi)  污(huì)  满目(chuāng)痍 B . 宿(xiù)  桑(zǐ)  (nǐng)转  不(xiè)置辩 C . (tiǎn)  (yùn)圈  (rèn)苒  岁月(cuō)跎 D . (huì)  (tuí)唐  (jiàn)或  箪食壶(jiǎng)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斡旋  撺掇  延宕  潜滋暗长 B . 贫瘠  拮锯  侪辈  集思广义 C . 阔绰  慕集  煽情  沁人心脾 D . 意蕴  虬枝  褴偻  厚德载物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B .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 小明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D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 .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 .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 .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陈腐的封建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等人物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 B . 《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朝花夕拾》。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C .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 .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 6. 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1.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 (2) ,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
    3. (3) 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4. (4) 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渔父歌》)
    5. (5)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的《逢入京使》)
    6. (6) 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
    7. (7)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8. (8) 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
  • 7. 阅读《三国演义》选段,完成(1)-(3)题。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A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A曰:“A肉眼安识英雄?”B曰:“休得过谦。”A曰:“A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B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A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B笑曰:“家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A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B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A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B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A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B曰:“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A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B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A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B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A曰:“舍此之外,A实不知。”B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A曰:“谁能当之?”B以手指A,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B耳!”A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等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A乃从容俯首拾等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B笑曰:“丈夫亦畏雷乎?”A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1. (1) A是指。B是指
    2. (2) 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3. (3) 简要概括文中人物(A或B)的性格。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 8.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朱阁,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简析“朱阁,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 (2) 说说你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练习。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 (2) 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也   辟:

      蹴尔而与之    蹴尔:

      ③乞人不屑也   不屑:

      ④是亦不可以乎   已:

    3. (3) 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妇拍鸣之(《口技》) B . 此之谓失本心  真不知马也(《马说》) C . 所识穷乏得我与   至于负歌于途(《醉翁享记》 D .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 10. 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以下练习。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馆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 (1) 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2. (2) “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 (3) 武松打死老虎之后,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完成以下练习。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 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 , 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⑪“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⑫“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⑬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⑭“感谢上帝!”母亲说。

        ⑮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⑯“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⑰“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⑱“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⑲“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⑳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㉑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㉒“感谢上帝!”母亲说。

    —一选自《美文》(有删改)

    1. (1) 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

      ①树的经历:

      ②女孩的感受:

    2. (2)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不关我的事!

      ②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 , 留下了一片阴凉。

    4. (4) 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⑬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风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5. (5) 文中的树反复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三、写作(50分)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