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9-08-21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b>
  • 1. 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

    A . 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 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 . 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D . 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 2. (2017高一下·西湖月考)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 西周 B . 春秋战国 C . 唐代 D . 宋代
  • 3. 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 .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B . 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 C . 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 D . 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 4.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
    A . 由官府集中管理 B . 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C . 生产带有季节性 D . 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
  • 5. (宋)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材料反映了(    )
    A . 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 B . 农村草市已出现 C . 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 D . 农工商地位改变
  • 6.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这体现了(    )
    A . 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 .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 .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D . 拜金主义思想的严重
  • 7.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 .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8.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
    A . 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 .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 .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 .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 9.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
    A .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 .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D .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10.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记载:“就茶叶出口而言,在1846年由上海出口的只占全国出口的七分之一,1851年就增长到三分之一,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此后上海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这说明(    )
    A . 上海是重要的通商口岸 B . 中国传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 . 上海取代广州贸易地位 D .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1. 光绪年间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该现象反映出(    )
    A . 近代工业集中于上海 B . “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 .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D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2.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1878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
    A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13. (2019·周至模拟) 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
    A . 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 . 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 . 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 . 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 14. (2018高三上·安徽月考)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 .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 15. (2019高三下·沈阳开学考)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 .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 16. 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

    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1885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    )

    A . 科举制根深蒂固,无法破除 B . 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 C . 维新派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D . 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
  • 17.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
    A .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B .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C .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 18.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 . 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 .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 19.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

    55%

    33%

    8%

    3%

    1%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稳定物价 C . 社会主义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20.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 B . 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C . 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D . 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 21. 1956年,广州机械厂在缺乏厂房的情况下,工人和管理者在烈日暴雨下进行露天生产。支援建设的苏联专家见到后说:“条件不是不够好,而是很糟糕。”然而在该年的劳动竞赛中,科室和车间每天都出现新记录。材料表明(    )
    A . 苏联大力支持我国经济 B . 工人建设热情高涨 C . 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22.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促进农业经济恢复 B . 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 C . 扩大公有制规模 D . 增加城市的粮食供应
  • 23. (2019高一下·福州期中)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
    A .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 .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 .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 24.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以《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为题,在一版头条全文公布呼吁信,并配发了导语。厂长、经理们“呼吁”的背景是(    )
    A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 . 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C .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 “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5. (2018高三上·大连期末)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表明(  )
    A . 国企改革缺乏配套性措施 B . 冷战思维影响外媒评价 C . 外国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 D . 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
  • 26. “(2000年)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 D .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27.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罚钱。这一规定(    )
    A . 为汽车拉客提供方便 B . 严重违背了社情民意 C . 体现新旧杂陈的现实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 28. (2019高三上·嘉兴期末) 近代某歌词中写到:“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此歌词意在( )
    A . 提倡裹足 B . 推行断发 C . 废止缠足 D . 婚姻自主
  • 29. (2019高一下·武邑月考) 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闺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的可能。而这一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 女性解放最早兴起于上海 B . 男女间实现了权利上的平等 C . 政治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 D . 女学兴起导致传统礼教崩溃
  • 30. (2019高一下·武邑月考)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 .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 .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 .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 .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二、<b>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b>
  • 31. 坊市制的发展变迁,是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和交易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都有封闭的垣墙围合,有专人负责坊门和市门管理。坊内不允许开设店铺进行商品买卖,市内也严禁列肆贩卖的商人留宿。《晋令》规定:“从垆肆者,皆不得宿肆上。”坊市的功能单一,只是作为商品交易空间,而无居住功能。唐代发生坊市中住人的情况,居住功能向坊市内渗透,坊市出现了功能复合的趋势。

    ——摘编自冯兵《隋唐时期里坊制、坊市制与“市”的变迁》

    材料二:隋唐时期,坊市制达到高度完善的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严格的管理制度渐趋松弛,城市结构也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到五代时,工商业已突破空间的限制,集中的市制濒于瓦解,临街设店铺已无法禁止,新的街巷规划体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坊市制度中的“坊”和“市”分别指什么?这一制度出现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归纳材料一中“坊市出现了功能复合”的趋势和原因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趋势何时实现?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坊市制的发展变迁对城市功能的影响,并说明它的研究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