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天津市第19中学高三复习文综考试历史部分

更新时间:2017-06-08 浏览次数:760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    )

    A .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 2.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 .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 .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3.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 .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 .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 4.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 .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 5.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6.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 .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 .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 . 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 .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
  • 7. (2017高二下·贵州开学考)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8.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9.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 .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 10.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 .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11.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 .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 .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 .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二、<b >非选择题</b>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信息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 (1) 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把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 (2) 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3. (3) 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斗争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 (4) 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 (1) 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 (1)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 (2)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 (3) 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 16. 【历史——选考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胜利复国的历史经验。

  •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考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