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0 浏览次数:1221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运用(20分)</b>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憨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 , 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shāo

      jié

      jué

      喜上眉

      乡土情

    2. (2) 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qiè  B.què)     ②(A.qiào  B.qiáo)

    3. (3) 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 . “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 .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 .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有的坚守道义,“②,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④”的铮铮誓言。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 3.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 . 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 4. 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 .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二、<b>阅读理解(55分)</b>
  • 6.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编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 .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 .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主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 .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的方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 7. 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并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推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笑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来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包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思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有三篇故事,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美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

        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听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起

    1. (1) 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
      A . 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 . 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 . 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 . 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2. (2) 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乙:我认为这个句子好在

    3. (3) 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4. (4) “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礼,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 . “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 . 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
    2. (2)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3. (3) 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 , 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递遍,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逐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幕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 , 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注】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 (1)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远离家乡 B . 谋官不顺 C . 财物受损 D . 身体不适
    2. (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 (3)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虽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幕乃散。

    5. (5)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①素: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 (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 (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三、<b>写作(45分)</b>
  • 12. 毕业前夕,班委计划挑选班级三年活动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在相册扉页,需配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青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