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四模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6-25 浏览次数:33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人体内碘元素过量易导致( )
    A . 龋齿 B . 佝偻病 C . 甲状腺疾病 D . 贫血症
  • 2. (2019九上·云南期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B . 活性炭作防毒面具 C . 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D . 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 3.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过滤 D . 干燥气体
  • 4. 下列肥料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
    A . 尿素 B . 草木灰 C . 氯化铵 D . 硝酸钾
  • 5. 对如图所示溶液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是稳定、均一的混合物 B . 溶质为NaCl C .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D . 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用白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性土壤 C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 . 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合金至少由两种金属熔合而成 B . 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 “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D .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
  •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 C .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D . 往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9. 下列物质除杂所选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Mg

    Cu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并过滤

    B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NaCl溶液

    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并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Fe粉并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了不溶于稀硫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 .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显红色,则该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D .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先加稀盐酸除去OH- , 再加AgNO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C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标出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 (2) 两个氛原子
    3. (3) 最常见的溶剂是 。
  • 12. 如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1) 镁元素的质子数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填序号);
    2. (2) 镁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3. (3) 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13. 沙蟹汁是北海特产,腌制沙蟹汁时需要加入碘盐和白酒。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填“碘原子”或“碘元素”);
    2. (2)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 (3) 沙蟹汁可用陶罐贮存,陶罐属于(填“无机非金属“复合”或“有机合成”)材料。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

    1. (1) 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 (2) 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3. (3) 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4. (4) 如图2,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A . 氯化钠和水 B . 镁条和稀盐酸 C . 硝酸铵和水 D . 氢氧化钠和水
  • 15. 金属材料与生活关系密切,回答下列问题。
    1. (1)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 (2) 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MgSO4、FeSO4 , 和CuSO4 , 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的金属是,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16.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 (1) 固体B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 (2) 操作a、b、c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3. (3) 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 (4) 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 (2) 写出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连接A、B装置,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由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4. (4) 欢欢同学利用C、D装置进行CO2的实验室制取、性质实验。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5. (5) 实验C中产生的CO2常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洋洋同学利用如图E、F装置除去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E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18. 小明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反应后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显红色。

    1. (1) A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 (2) 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为判断混合废液的成分,将其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滴入,生成气体的图象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混合废液中存在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理由是
    4. (4) 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五、计算题(6分)
  • 19. 为了测定某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某实验小组用130g生理盐水与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2.87g,求该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