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30 浏览次数:44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 如图是考古工作者绘制的“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其绘制的主要依据是(   )

    A .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 B . 遗址中的磨制石器 C . 半坡原始聚落遗址 D . 半坡人生活想象图
  • 2. 商朝以后,有一种器物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这种器物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青铜器 C . 甲骨文 D . 铁制农具
  • 3.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下列言论属于儒家学说的是(   )
    A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 “兼相爱,交相利” D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4.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主要活动。其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A . 巩固统一 B . 繁荣文化 C . 钳制思想 D . 发展经济
  • 5. 如图地图所示线路开通的影响是(   )

    A . 促使成都平原发展为“天府之国” B . 促进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C . 扩大与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
  • 6. 两汉时期科技成就突出。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贾思勰《齐民要术》 C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 宋应星《天工开物》
  • 7. 如图是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应是(   )

    A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 . 西晋短暂统一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江南经济开发
  • 8. 宋朝曾流传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重文轻武的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盐铁官营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 9. 中国古代在某边疆地区先后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等机构进行管理。这一边疆地区是(   )
    A . 新疆 B . 云南 C . 西藏 D . 台湾
  • 10. 如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两宋历史的短暂 B . 少数民族的崛起 C . 民族政权的战争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 11.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为治理广袤疆土而确立的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度 D . 三省六部制
  • 12. 如图是清朝年画《新正逛厂甸》,年画中的厂甸位于北京外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商贾和小贩云集,摆摊设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成交易市场。该图反映的风貌是(   )

    A . 农产品投入市场 B . 商帮形成 C . 白银广泛使用 D . 商业繁荣
  • 13. 某学校排练课本剧,其中一句台词:通过改革方案,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据此判断课本剧反映的史事是(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4. 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上述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 . 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C . 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D . 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 15.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地位是(   )

    A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新中国的成立
  • 16.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嘉兴南湖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主题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 .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 .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 . 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 17. 某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准备推出一期“抗日战争”板报,设计“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三个板块,下列可入选“敌后战场”板块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挺进大别山
  • 18.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西安事变 C . 中共七大 D . 重庆谈判
  • 19.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20. 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年度人物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王进喜
  • 2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主要表现在(   )

    ①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如图是位于罗马的西斯廷教堂,教堂内部天顶壁画《创世纪》是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杰作,讴歌了人性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以判断,此建筑修建的时期是(   )

    A . 文艺复兴时期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 .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D . 法国大革命时期
  • 23.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可可等美洲特产传到亚欧非诸州,非洲的咖啡等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使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C .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D . 揭开西欧各国殖民掠夺序幕
  • 24. 一位历史学家说:“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他因发现支配人类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文中的“他”是指(   )
    A . 巴尔扎克 B . 爱因斯坦 C . 贝多芬 D . 达尔文
  • 25. 这次战争是西方列强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该材料评价的战争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美苏“冷战”对峙
  • 26.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应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 . 俄国十月革命背景 D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27. 如图反映了俄国和苏联工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 . 彼得一世改革 B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赫鲁晓夫改革
  • 28. 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
    A . 减少了国家干预 B .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C . 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D . 调整了产业结构
  • 29. 某国际组织酝酿于二战之中,是当今世界最大、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组织是(   )
    A . 联合国 B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欧洲联盟 D . 亚太经合组织
  • 30.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亚洲和非洲。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经济,亚非拉国家做出的努力是(   )

    ①万隆会议

    ②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④纳米比亚独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5分)
  • 31. 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材料一: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考查考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元年间,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由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打破了官僚世家垄断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扩展及发展历程”专题的笔记。

    材料三:维新变法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四:

    时间

    宪法名称

    宪法内容

    1787年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根据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国会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材料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制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示意图中促成阶段二和阶段三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3. (3)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维新派重视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派提出用改良手段实现奋斗目标:

    4. (4) 将材料四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依据材料四,说出两部宪法的共同点。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谈谈三大政治制度的作用。
  • 32. 服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材料一:

    时期

    服饰

    相关历史

    魏晋

    南北朝

    《礼佛图》中的鲜卑贵族、官员都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不同于鲜卑衣袖紧窄、下着裤装的传统服饰。他们着装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趋势是①  

    唐朝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唐朝妇女身穿窄袖男装或轻薄裙装,挥鞭策马的外出游春的情景。这一情景折射出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②  

      

    《耕织图》描绘了蚕桑生产过程。这一时期,南方丝织业的发展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材料二: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服饰的政治意味逐渐被审美情趣所取代,其款式也由单一走向了多样,所谓“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孙中山一生既穿过长袍,也穿过西服,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期间,穿的是一种改制过的学生装(中山装)。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服装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关注的焦点(部分)

    1. (1) 将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补充完整。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中国服饰呈现出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装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其体现的21世纪时代主题。要求:主题至少涵盖两方面内容。
  • 33. 交通﹒改变﹒发展

    材料一: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多个市舶司。据记载,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超过了60个。宋代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都比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东南沿海主要海港都有发达的造船业,所造海船载重量大、速度快、船身稳,船板厚,船舱密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航海技术的进步表现在海员能熟练运用信风规律出海或返航,通过天象来判断潮汛、风向和阴晴。舟师还掌握了深水探测技术,使用罗盘导航,指南针引路,并编制了海道图。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交通领变革资料

    材料三:1872年2月,李鸿章上奏清政府试办轮船,准许成立招商局。其目的是“庶使我国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拥有“伊敦号”、“永清号”、“利远号”、“福星号”四艘轮船。7月,轮船招商局在全国设19个分局,打破了外商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沿海、沿江航运事业的格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轮船运输业的开始。

    材料四:改革开放这40年来,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同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克服世界级难题,高速铁路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新名片。40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

    1. (1) 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内划“无”。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很高的水平。

    2. (2) 将材料二中的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填写在横线上(只写序号),并任选一项交通工具,写出其作用。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 (3) 材料三中“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依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交通领域发展的成就。
  • 34.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伟大建筑工程,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某历史社团开展了长城考察活动。

    【实地考察】

    材料一: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该段长城地势险峻,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这一段长城高大坚实,城墙外面用砖砌筑,里面夯土。城墙垛口高近2米,每一垛口设有瞭望孔与射击眼。城墙每隔一段,筑有敌楼和墙台,凸出墙身之外,高的叫敌楼,为士兵守望住宿的场所,低的叫墙台,为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

    【文献研究】

    材料二:明朝称长城为边墙,它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整体工程始于明初,历时百余年基本完工。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

    【历史回望】

    材料三:1933年1﹣5月,中国军队在榆关(即山海关)、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等长城要塞进行顽强抵抗,这一时期的战斗史称“长城抗战”。把守喜峰口、罗文峪的是第29军宋哲元部队,先头部队的旅长赵登禹在前线团长会议上说:“我军装备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人后方,痛痛快快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叫他们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坚决不(怕)死的勇敢部队。”会后,团长董升堂在当天黄昏带轻装步兵突袭日军骑兵宿营地。这一次胜仗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大刀队”的威名传遍全国。

    【成果运用】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序号

    内容

    标准1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

    标准2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标准3

    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标准4

    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1. (1) 依据材料一,把图片中A、B对应的长城结构名称填写在括号内。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明长城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长城抗战”体现的民族精神。
    4. (4) 从以上所有材料中选取恰当内容,说明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示例:标准1;理由:长城在中国古代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见证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5. (5)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标志性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长城保护与修复活动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请你参与长城保护活动,提出一项行动建议。

      要求:紧扣长城保护主题,切实可行;说出具体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