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4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说,宪法( )
    A .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 .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C . 规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D .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
  • 2. 针对如图所示内容,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有( )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法规的总和

    ②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是 ( )

    ①对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

    ②对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的规定

    ③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④只能由宪法规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
  • 4. 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总纲第四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下列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

    ②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③没有宪法的保障,就不可能实现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④只有实现富强、民主、文明,才能体现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是因为( )
    A . 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 B . 宪法可以代替其他法律 C . 宪法是党的组织原则 D .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l条明确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制定物权法要依据宪法,是因为( )
    A . 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B .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 C .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7. 北京市景山学校,师生晨读的内容摘取了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这表明( )

    ①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我国所有普通法律的总和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了“增强宪法意识,培育法治信仰”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倡导同学们( )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

    ②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

    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9. 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同学们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③宪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法律武器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树立宪法意识。下列行为缺乏宪法意识的是(   )

    A . 学习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B . 自觉向周围的人宣传宪法内容 C . 升国旗时,仍低头和同学说话、打闹 D . 发现违宪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
  • 11.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特殊人为存在。这说明( )
    A . 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B .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 . 宪法只对公民起作用,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 . 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依靠宪法
  • 12.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任何团体和组织的成员,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一切团体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应该罪加一等

    ④为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普通群众如果违法,可以将功补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3.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说明宪法( )
    A .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 是最高行为准则 C .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 .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 14. 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厂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要求江苏省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做好遇难者亲属的安抚工作;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人责任,汲取血的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体现了( )
    A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 . 法律是公民权利最有效的保障 C . 国家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D . 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5. 9名“90后”男子盘踞ll0国道,以销售香烟为名,专门拦截过路大货车,暴力威胁并实施抢劫,后9人分别被法院判处4年1个月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此案例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保障。
    A . 立法 B . 司法    C . 宪法   D . 民法
  • 16. 在我国,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劳动权、批评和建议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等基本权利的法律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17.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必须注意,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下列说法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①可以毫无限制的,不顾法律规定

    ②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谄害

    ④必要时可以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8. (2017八下·梅江月考) 有的小商贩为了吸引买主,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提示语,噪音干扰了人们逛街、购物的秩序和心情,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A .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 B . 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C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根本对立的 D .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
  • 19. 党和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下面不能体现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A . 小军通过政府网站了解地铁六号线的建设进程 B . 某市举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踊跃参与投票 C . 群众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某官员的贪污、受贿问题 D . 某政府部门设置了“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接访窗口
  • 20. 中学生小刚路过一家旅行社时,发现门口摆放的广告牌上写有“赴港澳台出国旅游”的字样,小刚走进这家旅行社,向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小刚的行为是( )

    ①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②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爱国主义的表现

    ④以实际行动履行法定义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在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同时又是义务的履行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保守国家秘密,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宗教信仰自由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2. 网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创作必须尊重和保护原作者的权力,不能让知识产权保护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是因为( )

    A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B . 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 . 知识产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D . 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
  • 23. 某校的午休铃声响后,小刘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同学提醒他不要打扰别人,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刘的言行错在(  )

    ①对权利和自由的理解有偏差   ②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③行使权利和自由时,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④没有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24.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A . 中学生杨洋受父母抚养,成年后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B . 吴某开办一家工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C . 中学生王强在校刻苦学习,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 D . 李梅在观看演出时觉得节目不精彩就大声发牢骚
  • 25.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愿意享受权利,不愿意履行义务,把享受权利当作自己的事,把履行义务当作别人的事。这种做法( )

    ①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②是具有公民意识的体现

    ③背离了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精神

    ④是公民行使自由权利的表现

    A . 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材料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材料二  我国刑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普通法律的序言中都有这样的意思表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 法律只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1.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 (2) 以上三则材料又共同说明了什么?
    3. (3)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 2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
    请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 28. 材料一  近20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制定和修改了一百多部法律,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

    材料二  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有责任依法进行公正审判,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1. (1)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
    2. (2) 材料一体现了保障,材料二体现了保障。
    3. (3) 法律保障公民权力的事项,而作为公民也要忠实履行义务,那么权利和义务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 29.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 (1) 漫画中右边人物的行为违背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
    2. (2) 若发现类似的“交易”行为,你该怎么做?请从依法参政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理由。
  • 30. 某校八年一班在新学期召开了以“感受温暖,积聚力量”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并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漫画——“感受春天的温暖”

    1. (1) 漫画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写出两点即可)
    2. (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还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写出两点即可)
    3. (3)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行使权力时,还应履行义务。说明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
  • 31. 【与法同行】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统一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

    “微信”在推动工作和加强人际交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学校利用“微信”传播正确的价值现,政府利用“微信”进行网络问政,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微信”来反腐,一些政府部门还开通了为民服务的“微信问政”平台。“微信”除了让人们感受到便捷和实惠外,也开始令人们感到头痛一一借助这种通信方式进行的谣言传播屡见不鲜。“微信”成了“危信”。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从法律的角度,谈谈保障公民的这项权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我们在使用“微信”时,怎样不让“微信”成为。危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