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8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红/切             新为人知          而不舍/中时弊 B . 访             障/气凝神          气冲牛/志昂扬 C . 对/学             觉/深痛绝          爱分明/砖添瓦 D . 听/造             愧/一鼓气          乎不同/炯有神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 咳嗽       调羹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 B . 繁琐       祈祷           大庭广众           呆滞拙笨 C . 镶嵌       烦燥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D . 污秽       震竦           力挽狂澜           鞠躬尽粹
  •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美丽的大海的深处,其实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B .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 如果你真正相信某件事,不管多么微不足道 , 它都值得捍卫。 D . 今天爸爸说放学带我去游乐园,我很期待,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 . 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D . 《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甘于奉献的品格。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B .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D .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 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 .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B . 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 C .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D . 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二、<b >名著导读</b>
  • 7. 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著中的空缺部分。

    ①《》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最后一课》是法国杰出小说家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③老舍的长篇代表作《》描写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小伙儿,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④长篇小说《红岩》中描写了一个叫“”的孩子。他在监狱里长大、面黄肌瘦、大脑袋、细身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以无暇的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感染着囹圄中的人们。

三、<b >默写</b>
  • 8. 名句默写。

    ①林深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⑤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木兰诗》)

    ⑥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四、<b >语言表达</b>
  • 9. 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五、<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诗歌《城南》,完成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 (1)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 (2) 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勇者,问没人,而求其所以没,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①公亦以此自     ②康肃笑而     ③夫没者岂然哉

    2. (2) 下面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尝射家圃            问没人 B . 久而不去          故北方勇者 C . 有卖油翁释担立      故凡不学务求其道 D . 吾酌油知之          其言试之河
    3.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4. (4) [甲]文中卖油翁对陈康肃箭术的态度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5. (5)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2. 阅读《说和做》(节选),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1) 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2) 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 (3)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面小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 B . 失望地、愤愤地、怯怯地 C . 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 D . 怯怯地、失望地、愤愤地
    3. (3)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4. (4)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八、<b >命题作文</b>
  • 14. 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你变得更懂事明理、善解人意,更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或许你已不再那么乖巧、不再那么顺从。莽撞、叛逆、不讲情理、盲目崇拜……这些都是你在成长路上留下的印迹。

           请以“成长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