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6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彩/水     考/油光可      然失色/万马齐 B . /口     排/图索骥      辛茹苦/首低眉 C . 亮/序     锢/忍俊不      弄巧成/咄逼人 D . /像     憔/鞠躬尽      怒不可/浑浑噩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蜿蜒   破天荒   器宇轩昂    粗制滥造 B . 溺爱   文绉绉   抑杨顿挫    翻来覆去 C . 眷念   拦路虎   广袤无银    鹤立鸡群 D . 睥睨   紧箍咒   雷霆万钧    盛气陵人
  •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作文的确不同凡响:立意暗含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B . 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一定要正襟危坐 , 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 .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 .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 因为要开同学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旁边加了一个圈。 C .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D . 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景;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 6.        学校“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组委会已邀请到资深记者吕女士担任评委,现请你将本次大赛的相关事宜电话告知她。选出下列表述最准确、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

    A . 7月3日下午两点,在我校礼堂举行“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请您参加。 B . 吕女士,您好!请您来我校参加“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 C . 吕女士,您好!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D . 吕女士,您好!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请您必须准时到达现场!
二、<b >名著导读</b>
  • 7.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1. (1) 《雷电颂》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的历史剧《》,小说《家》《春》《秋》及散文《日》《月》的作者是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选文出自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法国作家的著作《》。

三、<b >默写</b>
  • 8.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四、<b >语言表达</b>
  • 9. 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的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五、<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1)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 . 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 诗歌前四句集中笔墨写松树的外在形象,后四句则重笔描写松树的内在品格,由表及里地塑造了松树的整体形象。 D .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2. (2)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②,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③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寄傲④;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⑤。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的学者,称诸生。②崛奥:深奥奇崛。③黾(mǐn)勉:勉励;尽力。④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⑤克肖:酷似。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饮辄尽      ②试而困        ③更善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时经营寄傲              ②家贫,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B . ①既醉退                  ②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狼》) C . ①虽无终日计              ②孔子曰:何陋有?(《陋室铭》) D . ①亲旧知如此              ②真无马邪(《马说》)
    3.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 . 【乙】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荜门土壁”“ 冬一褐,夏一葛”,展示了崔子忠的安贫乐道;“无终日之计”“晏如也”,表现出崔子忠的率真、豪放、豁达。 C . 五柳先生和崔子忠虽然贫穷,却都是悠闲自适,他们共同的生活志趣是:读书、作画、饮酒、著文章。 D . 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皆逃避不顾”“多谢不见”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和崔子忠愤世嫉俗的性格。
    5. (5) 五柳先生与崔子忠是如何面对家庭的贫困现状的?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杭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可能用同样方法,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就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 (1) 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

    2. (2) 请围绕“雪水”,用一句话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攥成雪团后,可滤除甲醛等有害成分。 B . 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 C . 实验数据表明,用半地下方式贮雪,到夏天仍可保持贮存时的相同数量的雪。 D .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加速人的衰老。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可延年益寿。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 (1)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 (2) 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3. (3) 文章第⑨段插入父亲与母亲相处的场面有何作用?

    4. (4) 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八、<b >命题作文</b>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5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