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8 浏览次数:2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空气液化 B . 葡萄酿酒 C . 光合作用 D . 煤油燃烧
  • 2. 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N2两个氮原子 B . 2H两个氢元素 C . 2H2O两个水分子 D . 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3. (2017九上·市北区期末) “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操作,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 加压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更多氧气 C . 分子体积很小 D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4. 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地“压电效应”而广泛的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为  (   )

    A . 1 B . 2 C . 3 D . 4
  • 5.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B . 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 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 .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6. (2018·滨州)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机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 . 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 . 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 7. (2018·长春模拟) 下列有关某些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能观察到产生大量白色气体 B . 在探究氢氧化钠能否与稀盐酸反应时,如果不使用酚酞溶液就无法判断是否反应 C .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时,采用密闭装置能够避免空气成分参与反应或产物逸散 D . 做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保证铁丝能够燃烧
  • 8. (2018·番禺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 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 . 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 9. (2015九上·银川期末)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 . Zn、NaCl、CuCl2(过量) B . Fe(过量)、Cu(NO32、AgNO3 C . Fe(过量)、KNO3、CuCl2 D . Cu(过量)、FeCl2、HCl
  • 10.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B .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C .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 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
二、填空题
  •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 (2) 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 12. 能源和环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1. (1)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为汽油或柴油,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将沸点不同的各成分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的分馏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保护水资源是“践行绿色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若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以选用

      A 石蕊溶液     B 酚酞溶液      C pH试纸

    3. (3) 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可吸入颗粒物

  • 1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 (1) 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2. (2)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作用。
    3. (3) 某户居民在清洗卫生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洁厕剂中的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气体X,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X↑,则X的化学式为
三、简答题
  • 14.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
    1. (1) 日常生活中,家用热水瓶内胆上的银白色金属是
    2. (2)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填化学式)。
    3. (3) 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1) 由图可获得一条信息是
    2. (2) 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在该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6. 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 (1)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 (2) 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四、推断题
  • 17.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D常用于清洗油污。图中 “—”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请分析后作答:

    1. (1) 物质B的化学式
    2. (2) 物质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物质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科学探究题
  • 18. 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 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1. (1)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华取一定量的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 (2) 小军提出小华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军的理由是
    3. (3)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 小波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4. (4) 滤液A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5. (5) 在滤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6. (6) 若向有水垢的铝壶中加入稀盐酸的量过多,会损坏水壶,原因是
六、计算题
  • 19. 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N(NO23 , 请计算:
    1. (1)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2) N(NO23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 20. 为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Na2CO3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CaCl2溶液50g。过滤,得到滤液145g。请计算:
    1. (1) 该反应生成沉淀多少g;
    2. (2) 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