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赵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5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2. 中维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配元“的理解,正种的是( )
    A .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路被奴役的历史
  • 3. 英雄回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大火吞噬,壮烈新牲的英雄是( )
    A . 刘胡兰 B . 董存瑞 C . 黄继光 D . 邱少云
  • 4. (2017八下·南宁月考)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 5.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解是人入口及其看上经比重,导数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 . 包产到户”的实能
  • 6.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7.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
    A . 1912年,民国会议 B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 .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8.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 )
    A . 生产合作社 B . 公私合营 C . 赎买政策 D . 国有化政策
  • 9.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0. (2017八下·宝鸡期中)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 .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 . 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 .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 11.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②李援朝③张跃进④陈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 D . 文化大革命
  • 13. (2017八下·河源期末)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革命 B .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挽救了党,挽教了中国革命
  • 15. 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开发区,如果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入( )
    A . 深圳市 B . 珠海市 C . 汕头市 D . 厦门市
  • 16. 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的费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建立经济将区和开放治海城市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17.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服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18.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 中共“十四大”—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内地
  • 20. 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 21. 某校以歌曲中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现收录两首歌曲请你帮忙解说。

    歌词一:“我们喝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但老人在祖国的南海写下诗篇,天地同蔬起派案春潮,征过上杨起降降及”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1) 歌词一中提到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2. (2) 歌词一中提到的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是谁?根据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3. (3) 歌词二中“在中国的南梅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神话般据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也被称为对外称为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4. (4) 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支。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找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这一年7月,沈相飞机制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开让(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荣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点自己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按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 (3) 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 (4) 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 23. “三农”间围关系衣民的切身利益,就国后我党对衣村破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二、农门报名入社

    图三

    图四

    1. (1) 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中农民拨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
    2. (2) 图二的农民“入社”的“社”指什么?图三有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
    3. (3) 图四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4. (4) 上述图片反应了几个历史时期我国对农民政策的调整,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 24.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或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则的发展和提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聚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础工作会议正式桃浪客什设立经济特区。客件将或“东有派则、西有客什”为目标,面向东要、南要、而要广调市场,努力把客什建最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学都市。

    ——摘自《亚心网》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改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 (3) 新疆略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 (4) 结合上述材料通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挤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