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初中学业水平模拟...

更新时间:2019-05-30 浏览次数:3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对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 . 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县制 C . 青铜器主要包括用于祭祀的礼器和农具 D . 商朝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甲骨文
  • 2.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 B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 废井田,开阡陌 D .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 3. 杭州成功举办了2016年G20(20国集团)峰会,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中,“包容”之内涵与下列哪一古代政治思想相一致(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和为贵,兼相爱 C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4. (2018七上·北碚期末)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⑤官渡之战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5.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都城临安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B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 宋朝时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 .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 6. (2018九下·滨州模拟) 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7.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设置安西都护府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设置伊犁将军
  • 8.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 . 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 . 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 . 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 9. (2017八上·罗湖期中)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0.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解说词中提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抗日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坚决抵抗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D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 .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 . 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 12.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3.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 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A . ②①⑤③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①②⑤④③ D . ②①③④⑤
  • 14. (2019八下·蒙阴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 . ④①②⑤③ B . ③①④②⑤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④③②①⑤
  • 1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 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B . 新航路开辟---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 殖民扩张---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D .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村自给自足经济飞速发展
  • 16.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①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写信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有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以上材料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最高目标是(   )
    A . 解放黑人奴隶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发展美国经济   D . 保存民主制度
  • 18. 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分别(   )
    A . 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 B . 列宁、斯大林 C . 斯大林、马克思和恩格斯    D . 斯大林、马克思和列宁
  • 19.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次世界大战中,英、法、美都是为正义而战,德国是非正义的 B .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C . 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属于战胜国 D . 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 20. 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 . 火车机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 C . 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D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 21. 世界现代史学完之后,丽丽同学对当今世界形势作了如下概述,其中观点正确的有(   )

    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了多极化

    ②当今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全球化

    ③当今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各国可以单独解决。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太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体现并推进了这一趋势的事件有(   )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②北约的成立   ③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④英国“脱欧”   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A . ①②⑤ B . ①③ C . ①⑤ D . ③④⑤
  • 23. 九年级某班研究性学习,做了学习卡片(如下图),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冷战”政策   C . 苏联解体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24. 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一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 25.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 . 进化论、蒸汽机车 B . 相对论、内燃机 C . 电磁学理论、飞机 D . 经典力学体系、改良蒸汽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1分,共50分。
  • 2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图一

    图二

    图三

    【科技领先】

    材料:见图四、五、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图四 蔡伦

    图五 毕昇

    图六

    【中外交往】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图七

    图八

    图九

    1. (1) 写出图一、图二制度名称。
    2. (2) 写出图三所出现的朝代。
    3. (3) 图四、图五中人物有什么重大历史贡献?图六的发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 (4) 图七的名称是什么?用一句话概述它的作用?
    5. (5) 图八中人物在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6. (6) 据图九漫画,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7. (7) 从图七到图九,你有什么认识?
  • 27.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标注了人类精神的新高度,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

    【思想长征】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制度长征】

    材料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四: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右图)。

    【经济长征】

    材料五:1978年的中国,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教育长征】

    材料六: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1. (1)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
    2. (2) 据材料二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3. (3) 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材料三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
    4. (4) 据材料四指出《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势。图中“民主统一”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5. (5) 结合相关知识,说说你对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的理解。
    6. (6) 根据材料六,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
  • 28.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体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技术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材料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科技创新】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为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创新】

    材料四: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 (1) 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1689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2. (2) 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苏维埃俄国实行了哪一政策?
    3. (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 (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飞机提供动力的机械是什么?
    5. (5) 材料四选自哪一文件?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 29.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探究古今中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部编人教版《世界史》下课本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3. (3) 请举出两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并指出这两例史实的共同作用。
    4. (4) 结合上述史实,谈一谈改革给你留下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