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2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B . 严禁焚烧垃圾 C . 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D . 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 2. 生活中,菠菜和豆腐不宜同时食用,容易形成不溶性草酸钙(CaC2O4)在体内形成结石。草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A . +2 B . +3 C . +4 D . -2
  • 3. 谢毅教授、孙永福特任教授是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专家,他们设计出种新型电催化材料,能够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甲酸的化学式为HCOOH)。下列有关甲酸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酸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 . 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甲酸属于氧化物 D . 甲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
  • 4.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必须要熟练进行常规实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检查气密性 B . 量取液体 C . 水的净化 D . 研碎固体并闻气味
  • 5. 硼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单质硼(化学式为B)获取的方法:2BCl3+3H2 6HCl+2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硼与稀盐酸易发生反应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D .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 6. 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7.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氧原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的结构 B . 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 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AlO2 D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 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 .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模型 B .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 物质的分类 D .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
  • 9.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不符合题意的结论。则下列推理和归纳中结论正确的是()
    A .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出现,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 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D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时,100g水中加入40g甲,形成饱和溶液 B . 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50% D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二、简答题
  • 11. 我省煤矿资源非常丰富,在开采煤矿时必须高度注意安全,因为煤层和周围岩层中存在大量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
    1. (1) 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为防止发生瓦斯爆炸,矿井里必须保持通风和严禁烟火。保持通风的原因是
    3. (3) 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储甲烷合金技术,将矿井中的甲烷吸收储存用于发电。储甲烷合金是(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既采煤又储气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4. (4)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佥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流程题
  • 12.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来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分离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一种)。
    2. (2) 固体A的成分是
    3. (3)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 (4) 步骤③中为什么加入适量的B物质而不是过量
四、计算题
  • 1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鸡蛋壳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稀盐酸的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剩余物的质量

    100g

    12g

    108.7g

    1.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g。
    2. (2) 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五、实验题
  • 14. 气体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核心之一。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为
    3. (3) 若要收集20mL且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F作为收集装置,须在F装置后添加(仪器名称)。
六、科学探究题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课本上铁丝燃烧实验产生了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探究一)取两个规格相同的集气瓶,先用其中一个集气瓶收集空气,然后用排水法在另一个集气瓶中收集满氧气。将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引燃后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的解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做铁丝燃烧试验时必须用砂纸打磨,原因是
    2. (2) (探究二)兴趣小组同学对铁丝燃烧是否一定需要纯氧气产生了兴趣,他们想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含量分别为20%、40%、60%、80%的气体于四个集气瓶中。

      先取一个350mL的空集气瓶(氧气含量为20%),量取200mL水加入其中,然后通入纯氧气排出150mL水,计算这种方法收集到氧气的含量为。首先取该含量O2的理由

      将铁丝引燃后分别放入以上四个集气瓶中,实验发现只有在氧气含量20%的集气瓶中的铁丝不能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 (3) (探究三)兴趣小组同学又产生新的猜想,铁丝能够燃烧,是否和可燃物本身有关?他们分别用还原性铁粉、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还原铁粉

      纳米铁粉

      粒径大小(mm)

      1000

      20-200

      实验操作和现象

      直接洒在燃着的酒精灯外焰上,有火星

      直接从密封容器中洒落在石棉网上,有火星

      由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16.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1. (1)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2. (2)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将如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提高加热温度,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认为提高加热温度的方法还有(答一种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其原因是。有同学认为此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途径有可能

      A.碳和氧化铜反应不彻底生成

      B.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

      C.试管里空气中本身含有一氧化碳

    4. (4)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10%红墨水溶液

      同一规格除味剂

      溶液褪色的时间

      10mL

      5g

      10min

      10mL

      10g

      5min

      10mL

      12g

      4min

      10mL

      15g

      4min

      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5. (5) 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