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19-08-30 浏览次数:3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沪昆高铁是中国东西向线路中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1中昆明位于上海的(    )方向

      A . 东北 B . 西北 C . 东南 D . 西南
    2. (2) 下列省会城市与所在省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南昌市——湘     ②长沙市——赣

      ③贵阳市——黔     ④昆明市——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3. (3) 从上海出发一路到昆明,沿途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  

      ①茫茫戈壁         ②稻田成片        ③石林广布        ④草原广袤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我国疆域辽阔,江河奔流,山峦起伏,沃野千里。下列对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省区地处盆地,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B . ②省区省会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C . ③省区位于我国中部,境内有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D . 我国领土最东、最北两个端点都位于④省区境内
  • 3. 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是一个有5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B .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东南的边疆地区 C . 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比较稀少 D . 各民族在地区的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4.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为黄土高原 B . ②为东北平原 C . ③为小兴安岭 D . ④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 5.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表明长江自古以来就具有(    )价值。
    A . 防洪 B . 发电 C . 航运 D . 灌溉
  • 6. 台湾物产富饶,是我们向往的“宝岛”。下列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有(    )

    ①地势东高西低    ②台北1月均温0℃以下

    ③全部处低纬度    ④平原地区适合种植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读图4,回答问题。

    1. (1) 图4中①、②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海陆位置 B . 纬度位置 C . 人类活动 D . 地形因素
    2. (2) 图中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引进良种,积极鼓励天然放牧 B . 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 C . 全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 . 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
  • 8. 下列地区与其特色民居、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
    A . 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 B . 内蒙古高原——蒙古包——赛马 C . 青藏高原——帐篷——骑牦牛 D . 华北平原——陡屋顶——赛龙舟
  • 9. 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0. 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5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
      A . 阴山山脉 B . 祁连山脉 C . 天山山脉 D . 昆仑山脉
    2. (2) 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该区域绿洲上居住的

      劳动人民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坎儿井 D . 大运河
  • 11. 中学生小芳暑假跟随父母去了我国某地旅游,她在游记中引用了如下名句:“天府美自古堰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请问她去的地方很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区域(    )
    A . 云贵高原 B . 四川盆地 C . 黄土高原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①吐鲁番盆地果农喜获丰收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温州二中学生会为了深入了解二中学子中午在校用餐情况,开展了一次校园调查,请据此回答问题。
    1. (1) 为了让本次调查圆满成功,学生会的同学需要遵循的步骤先后依次是(    )

      ①拟定提纲        ②撰写调查报告      ③实施调查       ④确定主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2. (2) 针对如何展开调查,学生会中两位同学各自提出了以下建议,两位同学的建议表明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①实地考察         ②问卷调查

      ③查阅文献         ④访谈调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依据是(    )
    A . 是否出现村落 B . 生产工具的变化 C . 是否发明文字 D . 生活方式的变化
  • 15. 王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了“水稻”“黑陶”“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二、 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流

    类别

    黄河

    长江

    长度(千米)

    5 400

    6 300

    入海水量(亿立方米)

    592

    10 000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75

    180

    表1  黄河、长江概况比较表

    图6:中国政区图

    1. (1) 图6中,代表我国最大的陆上邻国的是。(填序号)
    2. (2) 从图6中可以看出,黄河、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填简称)
    3. (3) 图6的A、B两条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称的是(填字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
    4. (4) 结合图6和表1可以看出,黄河与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 17. 2022年的中国将先后迎来两场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与杭州亚运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北京所在地形区名称为,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2. (2) 杭州是省的行政中心,与杭州气候类型对应的图是(填字母),判断依据是
    3. (3) 北京和杭州分别位于我国的地区和地区(填地理区域),这两大区域的分界线为,请举例分析北京、杭州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 18.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两大城市群示意图

    甲区域                  乙区域

    材料二:今年3月份,香港TVB电视台制作了一台节目,采访了一对香港普通市民,他们讲述了自己从香港移居佛山的原因:“……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出门左转就是菜市场,什么菜都有,三五块一斤,比香港便宜了不少……我先生身体不好,现在还是需要定期回去(香港复查,高铁、或者大巴,一个来小时就到香港……这边我们也碰到很多同乡人,我爷爷以前就是佛山过去香港的,语言也没有障碍,所以也很有亲切感。”

    1. (1) 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A:(海域)         B:(湖泊)

      C:(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

    2. (2) 甲、乙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请分析两地农业发展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乙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 19.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4月下旬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将再次以开放的怀抱,欢迎八方来客,共商国际合作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一带一路”路线图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 (1) 从图11、图12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非季风区);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经过的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非季风区)
    2. (2) 图13中四座城市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他们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这主要是因为:
    3.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更是标志着它发展到极盛时期。从气候角度分析,当年郑和船队欲从江苏出发,前往西洋(今东南亚和印度沿岸),他应该选择哪个季节出发最好(夏季或冬季)?请说明理由。
    4. (4) “一带一路”构想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与地区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4:早期文明区域图                  图:15:欧洲文明发祥地

    材料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早期文明诞生区域之一……到公元前300O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其中的乌鲁克。……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帐或记录。……这种最早的文字形式称为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人们的不安全感……(法典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阶级歧视;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上层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写出图14中字母所对应的早期文明区域。

      A:流域;    B:流域;

    2. (2) 写出图15中①对应的海域名称:
    3. (3) 对比图14和图15,我们发现,孕育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填字母);而孕育欧洲文明的地理因素应该是(填字母)。

      A.海洋          B.河流          C.高山          D.沙漠

    4. (4)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有哪些显著标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