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5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h1 >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h1>
  • 1. 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
    A . 输卵管 B . 子宫 C . 卵巢 D . 阴道
  • 2. 草莓植株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如图所示, 当小植株长到 3-4 片叶子时,可以把它剪下,种在另外的花盆中,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 . 孢子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营养繁殖 D . 有性生殖
  • 3.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遗精或者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 . 大脑兴奋性增强,易接受新事物 C . 男女开始呈现不同的第二性征 D . 为防止早恋,杜绝异性交往
  • 4. 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鸟类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生殖方式为( )

    A . 体内受精、卵生 B . 体外受精、卵生 C . 体内受精、胎生 D . 体外受精、胎生
  • 5.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屏幕上的手影 B . 水中筷子变弯折 C . 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 图片被放大镜放大了
  • 6. 每年3月,马鞍池公园都会举行“郁金香花展”,红色的郁金香鲜艳欲滴,游客看到花瓣呈红色,是因为郁金香花瓣( )
    A . 自身能发出红光 B . 能把各色光变成红光 C . 能吸收阳光中的红光 D . 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 7. 小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并将它丢进垃圾桶,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 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 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 . 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8.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B . 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C . 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D .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 9.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A . 沿 ON 反向转动板 A B . 沿 ON 向后转动板 B C . 改变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D . 改变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 1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为了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小明把蜡烛换成汉字模型,其中最合适的模型是( )
    A . B . C . D .
  • 11. 1997 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绵羊多莉,其原理如图:据图可知,选择多利绵羊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 )

    A .   B . C . D .
  • 12.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他,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A . B . C . D .
  • 13. 踏青游玩,游客喜欢用“自拍神器”给自己拍照,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是为了( )

    A . 在手机里成虚像 B . 在手机里成放大的图像 C . 增大物距 D . 增加像的清晰度
  • 14. (2019七下·乐清月考) 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 . 半导体 B . 磁性物质 C . 真空带 D . 金属物质
  • 1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种子萌发还需要光吗?”进行了探究实验:在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合的情况下,选择了三种不同作物的种子进行实验,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组别

    作物种类

    种子数量(粒)

    是否光照

    发芽情况

    1

    莴苣

    100

    绝大多数发芽

    2

    莴苣

    100

    多数不发芽

    3

    大豆

    100

    绝大多数发芽

    4

    大豆

    100

    绝大多数发芽

    5

    小麦

    100

    绝大多数发芽

    6

    小麦

    100

    绝大多数发芽

    根据实验数据,以下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 实验中种子的数量为100粒,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B . 对比3、4实验组可以得知,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进行光照 C . 对比1、2、4、6实验组可以得知,“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和作物的种类有关 D . 综合以上实验组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均适合时,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二、<h1 >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h1>
  • 16.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请回答。

    1. (1) 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做,怀孕期间, 胎儿是在母体的(填序号)里发育的。
    2. (2) 胚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所需的营养需经过从母体血 液中获得。
  • 17. 樱花是春季赏花的重要品种,因其花型优美,深受游人喜爱。

    1. (1) 樱花树要经过、受精等过程之后才能结出种子。
    2. (2) 樱花树属于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填序号)。
    3. (3) 樱花种子中的结构能发育成新一代的植物体。
  • 18. “春见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素有“一口一春天”美誉,近来深受温州消费者欢迎。

    1. (1) “春见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发育 而来的。
    2. (2) 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3. (3) 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会对它的枝条进行修剪,那么果农剪掉的是(选项“顶芽”或“侧芽”)
  • 19. “春见耙耙柑”保存不当,其表面会出现绿色菌体——青霉菌。
    1. (1) 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与细菌的结合差异主要体现在青霉菌具有
    2. (2) 某同学从发霉的耙耙柑上提取到青霉菌,放在无营养物质的培养皿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较长时间后观察,发现青霉菌死亡,其原因是
  • 20. 小易到南唐欣赏夜景,有一束魅力蓝光射向水面,如同所示, 请运用“光的反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这束光的反射角是度;
    2. (2) 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3. (3) 岸上的亭台楼阁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4. (4) 若小易身高 1.8m,站在离水面高 0.5m 的位置,它在水中的像高是 m。
  • 21. 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 (1) 模拟实验中,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
    2. (2) 在实验中,此时物体的像正好成在光屏中央,如果想要像呈现在光屏的后面,则需要在蜡烛和透镜中间加入一枚;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3. (3) 在实验中,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如果换下曲度较小(即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仍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那么蜡烛应向移动(填“左”或“右”)。
三、<h1 >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24 题每小题 3 分,其余每空格 2 分,共 27 分)</h1>
  • 22. 我校的几位同学在寒假期间利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

    ①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 A、B、

    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②取9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杯底的餐巾纸上;

    ③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良好(里面的空气足够)A 杯不做处理,B 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C 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如图所示。

    ④ 将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A、B 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 杯内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问题:

    1. (1) 分析实验过程,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在步骤 4 中,除光照外,对环境的要求还应补充
    3. (3) 在一段时间后,实验中 A、B 两杯内有个别种子无法萌发,请推测实验失败的一种原因可能是
  • 23.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同一组蜡烛和三块厚度不同的平面镜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小组成员小敏发现像距总是大于物距,物象连线与平面镜夹角不总是 90°。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实验数据发现,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应该使用          (填“5mm”、“10mm” 或“15mm”)厚的玻璃板。
    2. (2)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连接是与平面镜垂直的,但小组成员小贺发现,测量所得的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夹角不全为 90°,请指出可能原因
    3. (3) 小组从实验中得出若干建议,你觉得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是( )。
      A . 选用最小刻度较小的刻度尺 B . 尽量确保玻璃板与和纸面垂直 C . 选用一对亮度较高的光源取代蜡烛 D . 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24. 某小组同学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食盐水中,折射角与食盐水浓度的关系”,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按表中的入射角 i , 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 r 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α(度)

    15%食盐水折射角 r(度)

    20%食盐水折射角 r(度)

    25%食盐水折射角 r(度)

    1

    23.0

    17.5

    15.0

    -

    2

    36.0

    26.7

    23.0

    18.9

    3

    51.0

    36.9

    31.3

    24.8

    1. (1)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 (2) 小组成员提出此实验结论,“仅是适用于食盐水,不适用于其它液体”,该如何继续进行实验
    3. (3) 小组成员在配制食盐水时,先倒入 25%食盐水,再缓慢倒入 15%食盐水未搅拌混合, 请参考上述实验数据,完成以下光路图。(要求画出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 a 和折射角r

  • 25. 小宇学了凸透镜成像后,找来一个凸透镜,一只蜡烛,一个光屏继续探究,请你一起帮他完成有关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蜡烛因燃烧而逐渐变短时,光屏上像的位置将(填“向上移”、“不变”、“向下移”)。
    3. (3) 他将蜡烛换成用若干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按 F 字样镶嵌成 LED 灯,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任写一点)。

四、<h1 >解答题(7分)</h1>
  • 26. 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在晴朗的正午,坐在 A 位置时,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查阅资料发现:“在明亮环境中,当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时, 会使得人的视觉感觉较暗。”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以下模型图。请结合下图, 解释为什么阳光从窗户射到黑板上时,在 A 位置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