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3月特供模拟试卷(三)

更新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281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b>
  • 1.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 . 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 C . 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 . 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 2.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
    A . 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B .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 .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 .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 3.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同时,每个地区参加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参试情况。这可以用于说明宋代(   )

    A .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B .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 .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 4.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 .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B .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D .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 5. (2017高三上·汕头开学考)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 . 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 . 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 . 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 6.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中写道:“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
    A . 中共中央否定武装斗争的手段 B .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 .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式的道路
  • 7.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只有少数学者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的提法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选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这反映了当时(    )
    A . 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B . 提升中华民族信心的需要 C . 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深入 D .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 8.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
    A . 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B . 推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顺利起步 C . 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 . 突出了农业在经济计划中的中心地位
  • 9.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罗马法具有严谨的程序 B . 罗马法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C . 罗马法蕴含着平等精神 D . 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
  • 10. (2018高二下·四川开学考)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
    A .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 . 有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 .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 11.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 . 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 . 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 . 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 12.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普罗塔戈拉指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旨在(    )
    A . 阐释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B . 肯定法律和道德对城邦的作用 C . 强调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 D . 说明城邦是人与法律的结合体
二、<b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第1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b>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 14. (2019·天水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开始之初,便由国王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国王把土地分给贵族,并通过向贵族征收赋税来满足开支需要。如果国王滥用征税权,必然会损害贵族的利益。所以贵族为维护利益与国王展开了斗争,但并没有成功,于是他们确立了一个协商的平台,那就是一开始的“大会议”,再到后来的“模范议会”。新贵族、市民阶层出现之后,为争取权利,与国王、贵族中的一方进行结盟,以共同遇制第三方的独大,而结盟的方式就是加入议会。而后新出现的资产阶级也发现,通过议会协商解决才是最佳方式。工业革命发生后,工人阶级也通过议会这个平台来为自己争取权利,议会的阶级基础更加扩大。

    ——摘编自马林《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再分析》

    围绕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另外还有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家庭生产保障阶段。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再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承载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生产系统重合了,社会保障融入到了社会生产体系之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某些集体制度的“再更新”:一是农村的“五保”制度又再度强化了。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二是新型合作医疗。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恢复。筹资机制由个人交费为主转化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

    ——摘编自陆月娟《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 (1) 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社会意义。
  • 16.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1931年,日本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可追溯到1895年。那一年,张謇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他将唐闸作为工业区,将天生港作为港口区,把狼山作为私宅、花园和风景区,构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城镇之间,是郊区的田园和住宅。张謇的这种设计被誉为“田园城市”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布局,这样的安排,这样的构思全是由张謇及其助手自行设计,自行规划的。张謇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把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南通带进了全国的先进行列,被称之为“模范县”。国内许多名流、学者、团体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英国人戈登·洛德(E.GordonLowker)在《1912年-1921年海关十年报告》中说:“通州(南通)是耐人寻味的典范。所有愿对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将来作公正、准确估计的外国人,理应到那里参观浏览一下。”

    ——摘编自王敦琴《张謇一生成败得失论》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城市规划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