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

更新时间:2019-08-13 浏览次数:28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基础积累(共10分)</b>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君不见,世上有多少风物,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千载流传的故事,让一些古迹遗存也成为了一个进入历史风情的度口。曹娥庙是也。不论是谁,只要怀着一份诚,走入曹娥庙,我们便能(充沛/充分)地感受到一种无可替代的孝德、孝行膨胀发围。一张张精美的壁画 , 就是对曹娥孝行的生动再现:一个个精微的雕刻,就是对曹娥孝德的深情烘托;(一幅幅/一副副)精妙的楹联,就是对曹娥孝心的绚烂升华。在这样的环境里,细细听,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曹娥的存在,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 , 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以温暖的浸润。

    1. (1) 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ì) 干(zài) B . 怀(chuǎi)   (qián)诚 C . (jiào)    (fēn)围 D . (tí)听      浸(rùn)
    2. (2)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 度口 B . 壁画 C . 绚烂升华 D . 含蓄内敛
    3. (3)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充沛;一幅幅 B . 充分;一幅幅 C . 充沛;一副副 D . 充分;一副副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B .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C .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D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3. (2018·巴中)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 .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社?还是埋下了隐患? D .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国房,皆可置之。
二、<b >古诗文阅读(共20分)</b>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问,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底以出        卷:弯曲(或翻卷) B . 潭中鱼百许头    可:大约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狗的牙 D . 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A . 记之而去 B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 见渔人,大惊 D . 太丘舍去,去后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 . 【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 . 【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 . 【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佁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5.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问。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 (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 (2) 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2) 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3. (3) 嘻,。(魏学泗《核舟记》
    4. (4)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贺敬之《回延安》
    5. (5) 《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三、<b >语言运用(共5分)</b>
  • 7. 初二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 (1) 活动一: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②;③

    2. (2) 活动二: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四、<b >现代文阅读(共25分)</b>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 (2) 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 (3) 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为傅雷描容(节选)

    刘海粟

        我和他为一件事,整整十年没有来往。

        傅聪很小,傅雷不让他上学,自己教他文化,请上海乐团一位意大利学派的专家教指法,乐团指挥兼提琴家教乐理,每天要傅聪练习钢琴。傅雷听觉灵敏,听出差错就打,这一点我很反感,劝他说:“小孩子应当上学,过集体生活,让他全面发展,这样打太不好了。”

        傅雷说:“我教训自己的儿子你也要管么?”

        “你用瓷盆子砸在孩子鼻子上,留下一个疤,这太过分了,我为什么不能管!”

        “我偏不服你管!”他的声调提高了。

        “你这样做要后悔的!”

        “永不后悔!”

        他真的不后悔么?不。在认清了自己的过失之后,责己之严,正是怒安本色,他曾对儿子说过:“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但这已是后话了。

        自那次分手之后,我一直怅然若失。想到傅雷没有人谈心,一定会很寂寞。幸而黄宾虹、林风眠两位先生常去看看他。一般的人,他不肯与之往来。

        我的女儿英伦、儿子刘麟和傅雷的儿子傅聪、傅敏兄弟常在一起玩。傅敏说:“伯伯!爸爸想你啊!”

        1956年冬天,我忽然接到傅雷的电话说:“我来看你。”

        “来吧!我们全家欢迎你!”我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他真的来了,一切和好如初。从此,我们每周总要见面两回,有时一起去广东路古董店走走,他爱买些小摆设,拿来和我一起评赏,只要我说好,他就笑颜顿开。

        傅雷很固执,认定为真理的,决不肯轻易改变观点。这里想谈几件小事:我到巴黎近郊去看望朱光潜时,画了一张油画《玫瑰村》。傅雷一看便说:“很好,在色块的处理上、构图上都消化了塞尚的影响!”刚巧梁宗岱也在场,便和他唱反调:“这画是海粟自己的东西,与塞尚无关!你看走了眼!”两位老友争执不休,最后发展到挥拳动武,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不在家,急得我的妻子放声大哭。两人又吵到警察局,局长问明吵架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他们也笑了,和解了事。

        一位美专老同事,治学勤勉,善于著作。刚到学校,为了树立威信,便将自己的画挂在长廊上。傅雷一见,蹙着眉头说:“这些画不行,收掉!”弄得别人很尴尬。我又介绍他们相识,傅雷点点头,一言未发便走开了,弄得我更难堪。事后我问傅雷:“你怎么这样傲慢?”

        “此公没有本领,只会抄书。”

        “你太狂妄!”我生气地说。

        “没有闲工夫!”傅雷扬长而去。

    1. (1) 文章开头说“我和他为一件事,整整十年没有来往”,请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2. (2) 文中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标题是“我为傅雷描容”,你认为下列哪个词语最符合傅雷的“容颜”特点。请选择,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A.率真     B.固执     C.严肃

    4. (4)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辑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为傅雷描容》一文中的傅雷,在事件的处理上表现偏执,近乎神经质,但这样的描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真实、更加深入人心。 B . “大师档案”中介绍了傅雷,字怒安,真是人如其名,他曾无数次通过演讲、游行等方式,践行他的“安天下”之志。 C . “精彩语录”中傅雷借巴尔扎克说过“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但在《我为傅雷描容》中,傅雷曾对儿子说“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是因为傅聪始终没有原谅父亲打他一事。 D . 综观材料,足见傅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传奇大师,有血性又有书生意气,有专长又 有广泛兴趣。
    5. (5) “知音同行”中,傅聪说父亲“常怀千岁忧”,所以常处于痛苦之中。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傅雷痛苦的原因。
五、<b >写作(共40分)</b>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